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青春好作伴,古籍永不老——金陵科技学院古籍保护走过十五年
2022-06-11 10:08:00
金陵科技学院

  2007年1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成立了总部设在国家图书馆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彼时,全国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不足百人,大力培养古籍修复的新鲜血液成了当务之急。同年九月,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古典文献系开始招收古籍修复方向的全国第一届本科生,迄今已有十五年,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古籍事业发展上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古籍承载着民族的文脉,古籍修复技艺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保护的又是古籍这一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在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致力于弘扬典籍文化、助力文化传承的金科人,感受古籍文脉的延绵。

  谢龙龙是江苏南通人,2011年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古籍修复专业学成毕业后,来到12个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的天一阁博物馆,开始了古籍修复生涯。在修复部的十余位古籍修复师里,他是为数不多的男性成员,每天伏在两米多长的案子上,拿着这些工具小心翼翼地填补着古籍书页的孔洞,这是与文化的对话,也是与历史的对话。看着修复好的一本本古籍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作用,谢龙龙开始寻找内心的宁静,让自己坚持了下来。“古籍修复师的工作对我来说最初是因为爱好,现在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把文物更好地保留和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看到被我们保护下来的东西,这应该是工作在这个岗位上的人能获得的最大的成就感吧。”抚摸着修复好的一张古籍书页,谢龙龙平静地说道。

谢龙龙

  根据文献的破损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抢救性方案,进行专业修复,这是古籍修复师的工作。朱煜介绍,正式的修补工作,要遵循“先中间后两边、先大洞后小洞”的原则,浆糊要“薄如水、光如镜”,补完的接缝还要“细如发丝、状如野韭”。这些口诀实践于他的每一次工作。为了达到更好的修补效果,他还准备了“独门兵器”——两支定做的纯羊毫毛笔,笔头比普通毛笔要尖且短,以确保蘸取浆糊后走出来的线是极细的。常有人问,修复一本古籍要花多长时间?朱煜说,由于破损度不同,修复并没有固定期限。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份需要耐心、细心、静心和敬畏之心的工作。“工作时,我们仿佛在和古人对话。他们制作于几百年前的书,经过我们的手焕发新生,不仅特别有成就感,也特别有意义。”

朱煜

  臧春华、耿宁、金鑫、蒋云四位同门师兄妹,是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的古籍修复师。在校期间曾系统学习过古汉语、版本学、字画装裱、书法篆刻、雕版印刷等专业学科,让他们掌握了多学科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了面面俱到的“杂家”。在安徽省图书馆的一角,几位年轻人每天都在埋头修书。配纸、拆书、溜口、修补、折页、锤书、装订,日复一日。

  虽然有些枯燥,但他们仍对这份工作保持了极大的热情。臧春华表示:“图书馆馆藏的图书里,年代久远的古籍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破损严重的古书,有老鼠咬的,虫蛀的,各种发霉的。要修复这些图书,只能用剪刀、锤子等最简单的工具和最传统的手艺,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修。”耿宁认为修复师们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前辈传下来的,但也要充分利用专业的科学仪器:“纸张纤维测试仪可以精确判断纸的成分类型。测厚仪可以快速测量书页的厚度,精确到0.01毫米,这对于修复用纸的选配非常重要。”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寻得一份慢工作,让金鑫觉得很幸运:“书能磨人,修书先修心。原来坐不住,很浮躁,现在心能定下来。”蒋云表示:“入了这一行后,对这一行的每件事都会关注。工作之余,常相约去各种古籍展览。”

安徽省图书馆年轻的古籍修复团队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有200余万册古籍,修复师不到20人,80后占到一半以上,潘菲、王欣蕊身处其中,以修复古籍为使命。潘菲干这一行,纯属各种机缘巧合。“小时候喜欢音乐,差点学作曲;又喜欢孩子,想学教育;给孩子画墙画时,觉得自己动手能力也比较强;高考看到这个专业,报名就录取了,慢慢就喜欢上了”。曾参与清乾隆藏书“天禄琳琅”的修复,在修书时,会和书先建立一种感情,“就像新认识一个人”;修完了,她甚至会轻轻打个招呼,“嗨,我把你修好了”。潘菲表示:“很多人认为,你干古籍修复,是不是都‘那样’,但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工作和生活是两回事。同事们有各种爱好,越剧、合唱、钢琴、古琴、绘画、足球……”

  作为组里目前最年轻的95后青年员工,王欣蕊表示,虽然修古籍要天天坐板凳,但看动漫、刷新闻的她并没有和外界脱节。国图里有好多从业三四十年的古籍修复师,王欣蕊说她的理想是在国图里修一辈子古籍,因为她最爱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有一句话——“择一事,终一生”。

潘菲

王欣蕊

  2013年,丁峰进入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工作,成为这个团队中的第一位90后古籍修复师。积极与前辈探讨各类修复技巧,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磨练技艺。曾修复近700年前的元代医书《永类钤方》。在丁峰看来,一颗匠心、一双慧眼、一副巧手,是他给予古籍修复工作最纯粹的敬畏。手上的功夫不断精进,内心的敬畏从未消磨。让更多人关注、保护古籍,成为了丁峰努力的又一个方向。

丁峰

  王莹在湖北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进行修复工作,在她眼中,打开一本古书,就像跟一段逝去的岁月对话。如果书页破损、纸张发霉,这段岁月就会变得模糊、破碎。曾修复《刘氏家谱》《曾文正公集》等书。手工修复这样的古籍,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同样的修复动作,王莹和她的同事们要重复无数次。

王莹

  2014年1月,王佳楠拿到了图书资料业务人员文献修复师三级(高级)资格证书,也是在那一年,王佳楠来到了南通市图书馆。给古籍“治病”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儿,坐得住冷板凳不仅是毅力,更是兴趣与责任感,当然还需要点天赋。王佳楠仿佛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在王佳楠的修复桌上,仅简单的工具就包括镊子、针锥、木槌、尺板、木锉、剪刀、美工刀、毛笔等20种左右。普通的古籍修复,从分页到最后装订至少要经过编号、拆书、修补、喷水、倒页、折页、捶平、压实、剪页、齐栏、压书、钉纸捻、穿线等20多道工序。但遇到纸张长霉或酸化,则还需要增加一些更复杂的步骤。曾修复《曾玉匣记》《龙眠杂忆》等。

王佳楠

  金玥从小就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尤其喜欢看《探索频道》等考古发掘类的电视节目,甚至沉迷而不能自拔。考大学时,毅然报考了仅在福建招收2人的古籍修复专业,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考古”梦。历经数百年,各类古籍破损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有虫蛀、鼠啮、酸化、霉烂、烬毁等,而且一本古籍往往不止一种形式的破损,故需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案。金玥说,过敏、腰颈酸疼都是修复师的职业病,自己常常一天需保持伏案工作姿势约5、6个小时。对金玥来说,修复完一本古籍就像医生给病人治好了病;有时,还像是完成一件艺术品那样快乐。古籍修复师这一职业,既融入了考古的厚重,也有医生的缜密,甚至还要有双审美的眼睛。曾修复《麻沙张氏宗谱》等书目。

金玥

  “90后”程文涛是一名古籍修复师,在他看来,这一行最重要的是坐得住、有耐心。对刚入行不久的程文涛而言,古籍保护和修复是一条漫长的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古书籍获得“新生”。“最近,我们在全力完成馆藏珍贵古籍元刻《西夏文佛经扉画》的修复,该项目已经获得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支持,预计5月底完工。”程文涛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个行业,也逐渐有社会力量支持,在我看来,现在就是古籍保护最好的时代。” 

程文涛

  出生于1993年的西藏青年巴桑泽登目前正在布达拉宫参与古籍定损修复项目。刚到布达拉宫修复某部古籍时,巴桑泽登负责定损、记录、拍照多项工作,一天需要看两部经文,而这一看就是将近 700 页的工作量,除了每天中午休息的那一个小时外,其他的时间他都会伏案于桌前,有时候甚至连周末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全西藏的古籍修复师不到十人,但待修复的纸质文物的数量却远远超过内地几个省的总和。”如今愿意从事且真心对待这份事业的人数屈指可数。因此,巴桑泽登与自己的老师共同创建了一个团队,希望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形式去参与一些古籍修复项目,带领更多的学生去学习和了解这个专业,将自己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下来。

巴桑泽登

  禹美莉是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一名古籍修复师,科班出身的她对古籍修复并不陌生,由于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上手快,越做越觉得有信心。在修复任何一本书籍前,禹美莉都会去查阅它的相关资料,记载它的年代和破损程度。然后自己理出一个修复方案,一步一步地“缓慢”进行。到目前为止已经修复完成了上千页的古籍文献。由于古书历史久远,会携带大量的霉菌,灰尘。如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会导致皮肤过敏、鼻炎、肺部感染等疾病。但修补纸面又是一个细致灵巧的细活,戴上手套会导致手指笨重,为了保证修复的精准,只能够用手直接接触来操作。尽管职业病让她饱受磨难,但她还是觉得每修复完成一本古书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像一位“医生”给患者做了一次全身的“手术”。

  

禹美莉

  古籍修复专业出身的雷孙取,因为兴趣和机缘转而研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二次加工,不断向各个老师学习技艺,孜孜不倦追求手艺的拓展精进,在这个过程中复原使用矿物颜料进行手工印刷的传统,尝试将草木染技艺与书画装裱技艺结合,试制出了宫廷御用的真金粉蜡笺,再次让宋代黄庭坚写《松风阁诗卷》时用的笺纸——砑花笺现于世间。雷孙取在湖北孝昌观音湖创立了楮黎室,在古代“楮”是纸的代称,“黎”也有粘合的意思,将纸张粘合起来,是装裱和加工纸的主要工序,同时“楮冠黎杖”也是传说中隐者贤士的日常用物,取这个名字也是为了追仰贤人。开设楮黎室就是想以修复师的初心,选好材料好工艺,用心对待纸张,装裱书画,也希望能够依靠这个手艺立业,帮助文人殚精竭虑创作出的作品能够传承数百年。

  雷孙取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兴亡继绝’‘宜子孙’的文化传统,在浩瀚久远的文化传统面前,每一个个体都犹如沙漠中的一粒微尘,也没有什么行业会一直热门时兴,我很庆幸选择了它,能够让我这粒微尘有机会融入到文明进程中。”

  雷孙取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强化古籍人才培训,实施古籍人才培训计划,设立全国古籍人才培训库,建设古籍人才培训基地和古籍整理研学一体的培训平台”等要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诸如文献修复师、文物修复师、文博考古等类型的工作,并非年轻人的首选。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后浪”们开始发光发热,为古籍续命,为匠心发声。十五年来,古典文献系已向各大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单位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他们用真诚与热爱为古籍筑起了生命传承的桥梁,踏实践行了“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的活动主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416269711 2022-05-27 09: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