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教育信仰】刘长铭:教育要更加关注人精神与心灵的培育
我在北京四中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30年,从做物理教师,到教研组长,再到教学处副主任、主任,一直到副校长、校长,可以说北京四中成就了我的一生。同时,我对北京四中的育人精神和个人的教育信念与理想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育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教育价值的选择必然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100多年前,中国开始步入现代社会。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在与西方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水平形成巨大反差下起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教育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救亡图存、富民强国就成为整个中国的国家理想。为实现这一国家理想,中国的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大批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人的工具性价值就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教育的核心价值。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如何激发每一个公民的潜能、培养公民素养与民主精神以及健全的人格、创造与理性精神等,就成为今天中国教育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成为今天中国基础教育价值的必然选择。今天,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理想。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因此,以人为本、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就必然成为今天中国教育者必须思考的价值问题。
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今天北京四中的教育更加关注人的精神与心灵的培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要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与能力上达到优秀标准,还应当体现对学生的终身关怀。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归根结底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职业、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人生。根据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确立了与人的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两个层面四个领域的教育价值取向。基本层面的是生活和职业,更高层面的是公民素养,终极的价值取向则是对人的生命与灵魂的关注。这个价值体系并不完善,我们仅仅是将一些重要的人生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提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与思考,并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我们之所以构建教育价值体系,而不是构建课程或编写教材,原因在于我们对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以往我们固有的思维习惯是学科分类模式。我们常认为,要进行或加强哪方面的教育,就要有这方面的课程和教材与之相对应,就要安排出专用的时间,学校就要有专门的部门和负责人。例如,我们习惯上认为,德育要有德育的课程和教材,需要安排德育的专用时间;美育要有美育的课程和教材,需要安排美育的专用时间,等等。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这种学科分立的教育方式是低效的,往往不能使我们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实际上,学校生活中处处有德育、处处有美育。德育和美育的元素本身就存在于一切学科教学和学校活动之中。生活教育、职业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也是如此。我始终认为,从来就没有脱离人的教育的纯粹的知识教学和活动,也从来没有不依赖于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我们构建价值体系的目的是要提倡融通式的教育,也就是要将教育的元素作为一种价值体现并渗透到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活动当中。这样的教育才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
例如,今天许多学校教育工作者都对早恋问题绝口不谈,唯恐避之不及,其实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最重要的人生问题。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我们是否有责任引导他们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问题呢?在北京四中,我们对这个问题从不回避。有一次,一批香港课程专家来校听课,课安排在午餐后的第一节,是语文课。我提醒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回答说:“放心吧,没问题!”我看到他信心满满的样子就问:“你这节课要讲什么?”他回答说:“讲爱情。”那节课,学生的状态极佳,他们欣赏了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语言。爱情是每人都十分关心并深藏于内心的问题,我们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指导,是每一个教育者不应推卸的责任。所以,在每一年学生的成人仪式上,我都要讲一段几乎一字不差的话:“成人首先意味着生命与种族的延续。成人不仅说明你们成了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成了家庭的支撑。照顾弱小的或衰老的生命是你们必须承担的责任。你们将来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你们今天做儿子、做女儿,将来要做丈夫、做妻子、做父亲、做母亲。因此,你们都要认真思考应当为子孙后代留些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成人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时间尺度的责任与担当。”
能够正确对待痛苦与不幸以及生活中的缺憾,也是生活教育的重要方面。这些情感与态度的形成,需要生活实践的体验,也需要通过经典阅读,从中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阅读是人的精神源泉。一位学生在阅读《渴望生活——梵高传》后写道:“……缠绕着他生活的,除了艺术以外,只有数不尽的讽刺、打击以及痛苦。可是,愈加如此,他的画中愈是充满了明快的精神,那是沉重给予的;粗犷的线条,那是生命献上的;令人心碎的怜悯,那是失落的亲吻;自由清新的空气,那是孤独的伴侣……如果为了剩余生命的安逸,为了物质名利的取悦,为了自身欲望的满足,要我背叛自己的意志与理想去交换所谓的欢乐,那么我宁愿终其一生与痛苦相拥、与寒风相抱,宁愿独自一人迎接朝阳、送走晚霞,也不愿去享受片刻肤浅的欢乐,任一生平庸而碌碌。”
如果一个人对成功、幸福有正确的理解,对不幸、苦难有充分的信心去面对,那么这样的人一定是理性的、坚强的,这正是教育应当完成的事情。
北京四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典型案例之一。教师采取以工程项目为引领的任务驱动式合作学习方式,即以工程项目为引领,认识与中学知识相关的人类职业活动,逐步形成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职业精神。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如制作旋臂梁,进行承载试验,并测试其“承重与旋臂重量之比”,任务的内容涉及中学其他学科的知识,完成任务需要设计、制图、制作、进行预备性试验等,其中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安全、最优化设计和工艺的实现途径等,学生完成任务需要沟通、讨论、合作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一门课程存在的价值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成本、效益、安全、最优化设计的问题是在目前其他课程中不能体现的,这也说明了基础课程在学校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责任和博爱之心的教育,首先来自于教师的影响。一次,负责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师找到我说,非洲紫罗兰有35个品种,我们学校能够培育出25个品种,而且培育的方法和所需要的条件非常简单。他建议,让学生组织周围社区中无就业的人学习这样的技术,使他们能掌握一门谋生的手段。听了他的话我十分感动。我相信,这样的教师所培养的学生,一定是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这项工作后来被四中学生的爱心社承接下来,并得到了社区的支持。
北京四中的教育理念概括为“以人育人,共同发展”,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无疑是学校育人最重要的课程内容。最令人感动的是教师话剧团为学生的爱心社募捐进行义演。演出所得的善款全部用于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建设。40多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上演了大型的古装话剧。这部话剧是根据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以前一个充满人性的故事创作的,剧本完全由本校师生编写。教师们的演出达到了业余剧团的最高水平。学生在给教师的感谢信中写道:“您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老师,请放心,我们懂了。”在这样的氛围中,许多学生将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后来,一位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将这部话剧译成英文,在爱丁堡国际青年艺术节上演出,感动了许多来自各国的观众。
农村社会实践(支教)是北京四中课程的重要内容,并在学生中形成了传统。每次支教活动都是对学生心灵的洗礼,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和农村孩子的离别场面,激发出每个学生内心的责任意识。一次支教结束与农村孩子分手时,孩子拉着我们学生的手问:“大哥哥,你们还回来么?”这个学生望着孩子们真挚渴求的眼神点点头。为了兑现这一诺言,那一年他放弃了考学,而是四处募捐,为这所农村小学建起了机房。另一批参加支教的学生靠推销自己灌制的歌曲光盘来筹资,为一所小学购买了一批乐器。他们说,农村的孩子也要享受艺术。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故事很多。
对生命与生活意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学习与实践中的深入思考。因此,引导与启发学生的这些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教师职业行为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归根结底是关于认识生命意义、人生意义和人生哲理的教育。
实现这样的教育,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要根据教学的知识性内容,自觉地将这些价值元素渗透到教学当中,做到文以载道、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毫无疑问,这是对教育者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的更高要求。多年来,北京四中教师在这方面的精彩案例不胜枚举。
例如,一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化学反应,得到了这样的人生感悟: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很多成功的人,在生活中都恪守着一个原则:做人要低调。人获得的越多,他的资本越大,就越需要用谦卑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再看那些天天趾高气扬的人,只因为自己的一点长处就洋洋自得,是无法再获得成功的。得的多就要把姿态放低,才有可能得到的更多;失去了就把姿态调高,才有利于恢复正常的心态,弥补所失去的东西。
原子要达到稳定,远不止得到电子一条途径,还有失去电子的,有共用电子对的,还有孤零零一个的,像稀有气体原子——人要达到理想状态,也不一定要拼命想办法朝这个世界索取这样那样,你可以选择施予,可以选择分享,也可以关起门来,静静地构筑和享受属于你自己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外界条件的变化固然能够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甚至进而引起平衡移动,然而真正决定这一切的还是物质的性质本身。当一个人不断抱怨环境给了自己多少压力和不幸的时候,不妨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造成了这一切。而人生比化学物质更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选择不断完善自己……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了人类生活的更加文明和美好。如果说,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为了人的一生幸福,那么,我们就有责任培养学生就重大的人生问题,如生活、理想、职业、情感、道德、财富、成功、幸福以及不幸、苦难、挫折、失败等作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使学生对于生活、职业、社会、人生有正确的理解。
曾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学生说,在四中上学,我理解了教育。他认为,教育就是“让人从天真变得成熟,再变回到天真的过程”。我惊讶于一位刚刚离开高中课堂的学生能对教育有如此的见解,他比一些从教多年的人都认识得更为深刻,我甚至认为,这是对教育价值最简洁、最生动的描述。前面的天真是指人在缺少知识和能力时所表现出的幼稚与盲从,而后面的天真是指人在形成健全独立人格后,对选择人生目标时所表现出的坚定性,那是人的精神信仰。那些有着明确而高尚的人生目标,并献身于社会美好、国家繁荣和人类进步事业的人,用某些世俗眼光来判断,的确显得幼稚和天真,但社会的美好、国家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却需要千千万万这样天真的人。人的成熟不应理解为世俗化。我从来不认为那种唯利是图、随波逐流、趋炎附势、八面玲珑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我曾经看到过一所私塾外面写的对联:“崇武尚文无非赖尔多士,正风移俗是所望于群公。”北京四中首任校长王道元先生对学生提出的目标是“要对风化抱着改良的愿望,对国是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心”。
北京四中之所以构建教育价值体系,是因为在我们看来,真正的教育应当是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与幸福。但是,如果个人的成功与幸福成为人们所追求的唯一价值的话,那么,社会将变为丛林,生活将变为生存,而我们将距离成功和幸福的目标越来越远。因此,教育者有责任使学生懂得,成功与幸福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标准;真正的幸福不仅来自于人的感官所得到的感受,更离不开心灵与精神的崇高。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归根结底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职业、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人生,这是学校教育的使命,也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准。
教育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教育价值的选择必然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100多年前,中国开始步入现代社会。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在与西方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水平形成巨大反差下起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教育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救亡图存、富民强国就成为整个中国的国家理想。为实现这一国家理想,中国的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大批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人的工具性价值就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教育的核心价值。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如何激发每一个公民的潜能、培养公民素养与民主精神以及健全的人格、创造与理性精神等,就成为今天中国教育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成为今天中国基础教育价值的必然选择。今天,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理想。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因此,以人为本、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就必然成为今天中国教育者必须思考的价值问题。
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今天北京四中的教育更加关注人的精神与心灵的培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要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与能力上达到优秀标准,还应当体现对学生的终身关怀。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归根结底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职业、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人生。根据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确立了与人的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两个层面四个领域的教育价值取向。基本层面的是生活和职业,更高层面的是公民素养,终极的价值取向则是对人的生命与灵魂的关注。这个价值体系并不完善,我们仅仅是将一些重要的人生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提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与思考,并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我们之所以构建教育价值体系,而不是构建课程或编写教材,原因在于我们对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以往我们固有的思维习惯是学科分类模式。我们常认为,要进行或加强哪方面的教育,就要有这方面的课程和教材与之相对应,就要安排出专用的时间,学校就要有专门的部门和负责人。例如,我们习惯上认为,德育要有德育的课程和教材,需要安排德育的专用时间;美育要有美育的课程和教材,需要安排美育的专用时间,等等。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这种学科分立的教育方式是低效的,往往不能使我们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实际上,学校生活中处处有德育、处处有美育。德育和美育的元素本身就存在于一切学科教学和学校活动之中。生活教育、职业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也是如此。我始终认为,从来就没有脱离人的教育的纯粹的知识教学和活动,也从来没有不依赖于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我们构建价值体系的目的是要提倡融通式的教育,也就是要将教育的元素作为一种价值体现并渗透到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活动当中。这样的教育才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生活教育在知识技能层面包括必要的家政技能、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要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亲情、友情、爱情、婚姻、家庭、事业、伦理、羞耻等;在情感态度层面形成乐观、豁达、积极、尊重、热情的生活态度;在心灵层面力求能够正确理解成功、幸福、不幸、苦难、挫折、死亡等。例如,今天许多学校教育工作者都对早恋问题绝口不谈,唯恐避之不及,其实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最重要的人生问题。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我们是否有责任引导他们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问题呢?在北京四中,我们对这个问题从不回避。有一次,一批香港课程专家来校听课,课安排在午餐后的第一节,是语文课。我提醒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回答说:“放心吧,没问题!”我看到他信心满满的样子就问:“你这节课要讲什么?”他回答说:“讲爱情。”那节课,学生的状态极佳,他们欣赏了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语言。爱情是每人都十分关心并深藏于内心的问题,我们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指导,是每一个教育者不应推卸的责任。所以,在每一年学生的成人仪式上,我都要讲一段几乎一字不差的话:“成人首先意味着生命与种族的延续。成人不仅说明你们成了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成了家庭的支撑。照顾弱小的或衰老的生命是你们必须承担的责任。你们将来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你们今天做儿子、做女儿,将来要做丈夫、做妻子、做父亲、做母亲。因此,你们都要认真思考应当为子孙后代留些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成人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时间尺度的责任与担当。”
能够正确对待痛苦与不幸以及生活中的缺憾,也是生活教育的重要方面。这些情感与态度的形成,需要生活实践的体验,也需要通过经典阅读,从中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阅读是人的精神源泉。一位学生在阅读《渴望生活——梵高传》后写道:“……缠绕着他生活的,除了艺术以外,只有数不尽的讽刺、打击以及痛苦。可是,愈加如此,他的画中愈是充满了明快的精神,那是沉重给予的;粗犷的线条,那是生命献上的;令人心碎的怜悯,那是失落的亲吻;自由清新的空气,那是孤独的伴侣……如果为了剩余生命的安逸,为了物质名利的取悦,为了自身欲望的满足,要我背叛自己的意志与理想去交换所谓的欢乐,那么我宁愿终其一生与痛苦相拥、与寒风相抱,宁愿独自一人迎接朝阳、送走晚霞,也不愿去享受片刻肤浅的欢乐,任一生平庸而碌碌。”
如果一个人对成功、幸福有正确的理解,对不幸、苦难有充分的信心去面对,那么这样的人一定是理性的、坚强的,这正是教育应当完成的事情。
职业教育
北京四中是一所普通中学,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使学生获得明确的发展目标,获得必要的职业精神素养。职业教育在技能认知层面包括学科知识(知晓与人类职业活动的关系从而形成职业方向)、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技能等;在情感态度层面形成敬业、忠诚、服务、合作、服从等职业态度,从而形成职业精神与操守。这里分成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方向的启迪(兴趣引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超越课本,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改变,引导学生关注与知识有关的人类职业活动;二是职业精神的培养,培养职业精神实质上就是品德教化,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会交流、交往、共处、合作等,这些是与职业活动有关的必备的能力;三是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如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培养好奇心、对新事物的敏锐性、进取精神;等等。北京四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典型案例之一。教师采取以工程项目为引领的任务驱动式合作学习方式,即以工程项目为引领,认识与中学知识相关的人类职业活动,逐步形成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职业精神。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如制作旋臂梁,进行承载试验,并测试其“承重与旋臂重量之比”,任务的内容涉及中学其他学科的知识,完成任务需要设计、制图、制作、进行预备性试验等,其中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安全、最优化设计和工艺的实现途径等,学生完成任务需要沟通、讨论、合作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一门课程存在的价值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成本、效益、安全、最优化设计的问题是在目前其他课程中不能体现的,这也说明了基础课程在学校是必不可少的。
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始终是北京四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教育在技能认知层面包括公民常识(社会、法律、责任、义务、文明礼仪等),文化归属感,国际理解等;在情感态度层面是使学生懂得公平、正义、同情、怜悯、关爱、诚实,从而在精神信仰层面形成国民意识、国民精神、社会责任、社会良知等;终极价值是使学生懂得人性、理性、道德、责任、博爱;等等。北京四中有许多实施公民教育、激发和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生动感人的案例。社会责任和博爱之心的教育,首先来自于教师的影响。一次,负责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师找到我说,非洲紫罗兰有35个品种,我们学校能够培育出25个品种,而且培育的方法和所需要的条件非常简单。他建议,让学生组织周围社区中无就业的人学习这样的技术,使他们能掌握一门谋生的手段。听了他的话我十分感动。我相信,这样的教师所培养的学生,一定是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这项工作后来被四中学生的爱心社承接下来,并得到了社区的支持。
北京四中的教育理念概括为“以人育人,共同发展”,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无疑是学校育人最重要的课程内容。最令人感动的是教师话剧团为学生的爱心社募捐进行义演。演出所得的善款全部用于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建设。40多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上演了大型的古装话剧。这部话剧是根据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以前一个充满人性的故事创作的,剧本完全由本校师生编写。教师们的演出达到了业余剧团的最高水平。学生在给教师的感谢信中写道:“您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老师,请放心,我们懂了。”在这样的氛围中,许多学生将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后来,一位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将这部话剧译成英文,在爱丁堡国际青年艺术节上演出,感动了许多来自各国的观众。
农村社会实践(支教)是北京四中课程的重要内容,并在学生中形成了传统。每次支教活动都是对学生心灵的洗礼,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和农村孩子的离别场面,激发出每个学生内心的责任意识。一次支教结束与农村孩子分手时,孩子拉着我们学生的手问:“大哥哥,你们还回来么?”这个学生望着孩子们真挚渴求的眼神点点头。为了兑现这一诺言,那一年他放弃了考学,而是四处募捐,为这所农村小学建起了机房。另一批参加支教的学生靠推销自己灌制的歌曲光盘来筹资,为一所小学购买了一批乐器。他们说,农村的孩子也要享受艺术。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故事很多。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同时也是最高层次的教育。生命教育在技能认知层面包括生理与心理、健康、性别、贞操、避害、保护、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在情感态度层面包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尊严、纯洁、高贵等;精神信仰层面要逐渐理解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逐步丰富精神世界;终极价值是使学生懂得人性、自觉、信仰、崇高、使命;等等。对生命与生活意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学习与实践中的深入思考。因此,引导与启发学生的这些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教师职业行为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归根结底是关于认识生命意义、人生意义和人生哲理的教育。
实现这样的教育,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要根据教学的知识性内容,自觉地将这些价值元素渗透到教学当中,做到文以载道、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毫无疑问,这是对教育者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的更高要求。多年来,北京四中教师在这方面的精彩案例不胜枚举。
例如,一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化学反应,得到了这样的人生感悟: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很多成功的人,在生活中都恪守着一个原则:做人要低调。人获得的越多,他的资本越大,就越需要用谦卑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再看那些天天趾高气扬的人,只因为自己的一点长处就洋洋自得,是无法再获得成功的。得的多就要把姿态放低,才有可能得到的更多;失去了就把姿态调高,才有利于恢复正常的心态,弥补所失去的东西。
原子要达到稳定,远不止得到电子一条途径,还有失去电子的,有共用电子对的,还有孤零零一个的,像稀有气体原子——人要达到理想状态,也不一定要拼命想办法朝这个世界索取这样那样,你可以选择施予,可以选择分享,也可以关起门来,静静地构筑和享受属于你自己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外界条件的变化固然能够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甚至进而引起平衡移动,然而真正决定这一切的还是物质的性质本身。当一个人不断抱怨环境给了自己多少压力和不幸的时候,不妨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造成了这一切。而人生比化学物质更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选择不断完善自己……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了人类生活的更加文明和美好。如果说,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为了人的一生幸福,那么,我们就有责任培养学生就重大的人生问题,如生活、理想、职业、情感、道德、财富、成功、幸福以及不幸、苦难、挫折、失败等作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使学生对于生活、职业、社会、人生有正确的理解。
曾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学生说,在四中上学,我理解了教育。他认为,教育就是“让人从天真变得成熟,再变回到天真的过程”。我惊讶于一位刚刚离开高中课堂的学生能对教育有如此的见解,他比一些从教多年的人都认识得更为深刻,我甚至认为,这是对教育价值最简洁、最生动的描述。前面的天真是指人在缺少知识和能力时所表现出的幼稚与盲从,而后面的天真是指人在形成健全独立人格后,对选择人生目标时所表现出的坚定性,那是人的精神信仰。那些有着明确而高尚的人生目标,并献身于社会美好、国家繁荣和人类进步事业的人,用某些世俗眼光来判断,的确显得幼稚和天真,但社会的美好、国家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却需要千千万万这样天真的人。人的成熟不应理解为世俗化。我从来不认为那种唯利是图、随波逐流、趋炎附势、八面玲珑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我曾经看到过一所私塾外面写的对联:“崇武尚文无非赖尔多士,正风移俗是所望于群公。”北京四中首任校长王道元先生对学生提出的目标是“要对风化抱着改良的愿望,对国是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心”。
北京四中之所以构建教育价值体系,是因为在我们看来,真正的教育应当是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与幸福。但是,如果个人的成功与幸福成为人们所追求的唯一价值的话,那么,社会将变为丛林,生活将变为生存,而我们将距离成功和幸福的目标越来越远。因此,教育者有责任使学生懂得,成功与幸福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标准;真正的幸福不仅来自于人的感官所得到的感受,更离不开心灵与精神的崇高。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归根结底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职业、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人生,这是学校教育的使命,也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