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一名高三女生小琴住校,有室友3人。某天熄灯以后,室友们还在聊天,小琴说:“你们不要再聊了,影响我学习。”这句话止住了“卧谈”,也“孤立”了小琴——至少在小琴看来是如此。她变得越来越敏感,焦虑失眠,成绩也直线下降。这是宁波某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3月17日现代金报)
小小寝室问题多,别说中学生和大学新生了,连博士生也有为此“头大”的。去年长江工商学院在华中师大等12所高校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四成大学生对寝室关系表示满意;而广州大学的1500份抽样调查显示,过半学生对寝室关系不满意……这些数据都表明“寝室关系成问题”已是一个普遍现象。
寝室里面能有多大事儿?可是,这些“解不开的心结”越是鸡毛蒜皮,越说明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问题,说得直白些,就是情商不高。平心而论,现在不光学校纷纷开设心理课,很多家长也开始注重孩子的情商培养了,但层出不穷的案例似乎表明,有些“低情商”是相当隐蔽的,不出事就看不出来,因而令人意想不到。
特别是一些孩子长于顺境,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受到有意无意的过度保护,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自知,甚至被家长“逼”得脆弱不堪——比如有的家长,一旦孩子要学习要休息了,全家都得陪着“不敢高声语”。就拿小琴来说吧,她的父母都是教师,在家的休闲时光都是看书,爸妈平时的语气也多半是命令式的,久而久之,导致她缺乏与同辈交流的沟通技巧。
小心隐蔽的“低情商”,需要很多家长审视那些一直以为“理所应当”的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指导毕竟只是一个补充,难以代替家庭教育的长期潜移默化。这可不是小事: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寝室关系和十几二十年前不同,那时独生子女较少,大家没有手机、电脑可玩,交流自然就多;另一方面,孩子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而能不能过好集体生活,可谓一场“预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