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拱墅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拱墅教育正迸发出日益强劲的发展活力。全区有幼儿园52所,中小学校35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在拱墅区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目标,更是拱墅教育人的行动指南。在拱墅区教育界有这么两句话: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校还给老师。每所学校立足实际,逐步推进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面对新一轮的课改,拱墅教育也是在不断地创新,踏踏实实、稳步前进,为孩子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而努力着。
走进拱墅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由杭州市教育局发起,金宝搏188入口
、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共同推出的课改前沿。我是华芳。在我们的节目中,为您邀请到的是各区县市教育局局长,共同关注的是课改。在今天的节目中,为您邀请到的是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局长张云雷。
张局长访谈现场
主持人:非常欢迎张局光临我们的课改前沿。那么张局,我们拱墅区在两年之前推出了一个非常棒的举措叫一科一本。这个一科一本推出之后,也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的充分肯定。那么在这儿我想请张局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一科一本。
张云雷:大概是在2014年下半年,我们规定每门学科只能配备一本作业本。作业本具体由各个学校自己制定,然后由区教育局统一给他们配。
主持人:一科一本不光是小学,连初中也是一科一本。也就是说,实行一科一本之后,孩子们的课业负担马上就减轻了,跟我们新一轮的课改是非常的贴切。那么这两年来实行一科一本的情况如何呢?
张云雷:政策实施下来以后,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从源头上减轻了学生作业的数量,同时也倒逼老师去精选、精批作业,倒逼课堂转型。
主持人:我觉得这一种很好的课改方式,拱墅区这两年在课改的过程中做得非常不错。听说,您是给大家出了一道数学题,这个数学题就是“加减乘除”。
张云雷:我觉得课程改革,要有一个基点,就是课改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区在课改推行的过程当中始终围绕着这样一个基点,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我们推行“加减乘除”,最终是为了促进课改的合力,形成课改的氛围。
这个“加法”,我给它的定位,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拓展性的、综合实践类的课程。比如说,我们在2014年底的时候出台了2015年到2017年拱墅区社团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而且我们还给每个学生,按照生均300元,给各个学校下发社团活动经费。
这样,学生课外可以选择的社团数大大增加。在我们区,现在学生的社团参与度达到了90%左右,更是出现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精品社团。同时我们还与北师大合作,组建了一个全国性的体育学校联盟。我们新建了一批体育场地,也开设了一批新兴的体育课程,把体育建设成一种乐学、好玩的活动。我们的孩子现在都非常喜欢体育课,学生的体能素质在这些年也提升得非常快,测试的合格率和优秀率都大幅度地提升。
主持人:这就是“加法”,就是增加了很多的课程。在课程增加的同时,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通过增加体育项目,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张局我们来聊聊这个 “减法”又是怎么做的。
张云雷:“减法”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整合课程资源。对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以一本作业本作为抓手,从源头上把学生的作业量减下来,也是倒逼教师的课堂教学转型。在4、 5月份,可能还要推行一项叫“发现有温度的好课”的这样一项活动。
所谓的“有温度的好课”,我给它定义为:第一,学生的课业负担是轻的,第二,教学质量是高的,第三,学生是非常喜欢的。这些课筛被选出来以后,还要对其进行调研。之后梳理出一些好课的共性,为下一步实施减负体制提供一些路径和有效的做法。
主持人:我听说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在我们拱墅区,杭钢搬迁了。孩子们就问了,杭钢为什么要搬迁呢?然后有老师上了一堂非常有意思的实验课来解释。这堂实验课还是请张局和我们来聊聊。
张云雷:杭钢为什么要搬迁,对孩子很难讲清楚。在半山实验学校,有一名老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取了两份泥土,一份是从杭钢厂区里面取的泥土,一份是从另外一个地方取的泥土,然后把种子播下去。播下去以后,发现种在杭钢厂区取来的泥土里面的种子,要么发芽发得不好,要么后面长得不好。但是种在另外一个地方取来的泥土里的种子却长得很好。然后老师就告诉学生,实际上这个杭钢厂区的土壤是有污染的。这样讲解之后,孩子们就都明白了。
主持人:张局您再跟我们来聊聊“减法”里面关于课程的方案。
张云雷:刚刚讲到“减法”当中,除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之外,我们还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这个整合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对学科类的课程进行整合,比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等。我们梳理课程中交叉重复的内容,提炼出若干课程的主题并进行完善,比如小小志愿者课程、小公民课程等等。此外,我们将思想品德课和德育的活动类型、活动项目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大关小学的美善德育、拱小的中华传统教育等等,都是这种类型。
第二,构建一批学科的课程群。比如新华实验小学的“新小孩”的跨界课程。其中包含比如爱丽丝的绘本阅读、绘本创作和戏剧表演等等。像省教科院附小,他的课程群当中有一些比如类似“晓风书屋”、“旋风音乐”这样的课程群,非常有意思。
第三个方面是主题式的项目类课程。用一整周的时间,定一个课程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去开展学科教学。
比如北秀小学,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较集中这个情况,学校开发了一个叫“新生”的启迪课程。把新生刚刚到校的一周时间,分成26个课时,四个章节。学生进校的礼仪、行为习惯教育、学习常规,还有体育保健、综合艺术等,全部整合在一起,在这一周的时间中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再比如靠近运河的学校,就有徒步走运河、考察博物馆等这样一些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我觉得这种形式的课程非常好。
主持人:张局我们刚才一起聊了计算题当中的“加法”和“减法”。“加法”是增加了很多有趣的课程;减法当然是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在减轻负担的同时也整合出了很多有趣的课程。那么“加法”“减法”说过了我们再来说说 “乘法”。
张云雷:“乘法”是建立完善了一些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机制和制度。比如我们建立了学校的发展群;和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的专家进行合作;还设立了课程改革的专项经费。初中的学校发展群中有一个叫“文康行”的学校发展群,由文辉中学、康桥中学、行知中学三个学校组合而成。我们将三个学校当中的德育类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形成了感恩类、责任类等等几大系列的德育课程。
在小学当中,也有一个群叫“明宸人”,由明德小学、拱宸桥小学和人民小学组成。这个群有一个特点,就是名师走校制度,共享优秀的教师资源。中学当中有三个群一起开发了一套语文课的读本,其中面向八年级的课外读本已经出版了。到目前,一共有15个班级,六百多个孩子参与了读本的实验,反响非常好。
我觉得“乘法”其实就是一种机制。刚刚我讲到,和华东师大的课程研究所的专家进行合作。在这一次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八个研究项目,并借助华师大专家的力量进行深入地研究推进。
主持人:这就是“乘法”,就是把很多学校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并且共享。比如像您刚才说到的初中群、小学群。还有一点我觉得特别好,就是可以名师共享。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这个就是“乘法”,最后我们来说说“除法”。
张云雷:“除法”是对课程实施者的培训。我觉得一个地方、一个学校的课程改革能不能有效地推进,关键还是在于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教研员对课程的指导能力以及学校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实施能力。基于这一条,我们设想,把全体校长、教研员和老师当做分母,把经过培训以后,课程领导力比较强、实施力比较强的校长、教研员和老师当做分子。通过培训,扩大分子的量,就能得到最大的商数。所以现在,主要也是对这三类人,就是校长、教研员和老师进行培训,既有我们区层面的培训、也有群层面的和校层面的。除了培训,我们现在还在推动区域精品课程的评选。这项工作已经实施了两届,也推出了区级的50多个精品课程,其中的5个精品课程获得了市级奖项。这样一种机制,能够扩大对课程理解能力高的人的数量。
主持人:这个“除法”其实就是要提高老师的素养,比如刚才张局提到的对老师有各种各样的培训。其实新一轮的课改,对老师是最大的挑战。张局,我知道您也是教师出身,您原来是做什么老师的?
张云雷:我是教生物的。
主持人:如果让您重新回到课堂做老师,面对新一轮课改,您会上什么样的课?
张云雷:其实我还是非常喜欢课堂的,也非常喜欢做老师。所以如果再让我走进课堂,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喜欢学生,喜欢课堂,反过来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这也就是回到您刚才所说的有温度的课堂。
张云雷: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如果再让我来上课,我会带学生做一些拓展性的课程。比如标本的制作:叶子书签的制作,动物标本的制作;还会带一些学生认识一些植物等等。我觉得学生肯定会喜欢。
主持人:有温度的课堂,然后又是有趣的课堂。其实局长您还是有很浓的教师情怀的。张局跟我们做了一道“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张云雷:我相信做了这道运算题,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以及学校的内涵提升。
主持人:这就是这几年我们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做得非常棒的举措: “加减乘除”。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也提到,这项举措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的充分肯定。一科一本倒逼老师把作业量减少,减轻了孩子的负担。这在课程改革当中是非常棒的一招。那么在今天的节目中和大家共同分享的课改前沿的是来自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的局长张云雷。再次感谢张局光临我们的节目。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