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开创未来
——在2021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武汉科技大学校长 倪红卫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青山为铭,沁湖有证。白露朗朗,秋色如画。今天,我们在美丽的黄家湖畔,以现场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隆重举行2021年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9567名2021级新同学(6390名本科生,3029名硕士研究生,148名博士研究生)加入武汉科技大学。首先,我代表学校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们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学校深造,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陪伴大家一路走来的父母、老师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路走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代代传承的建党精神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恢宏史诗。
今年是武汉科技大学办学123周年。双甲子栉风沐雨,三世纪弦歌不辍。从1898年的工艺学堂,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钢铁学院,再到如今的省部共建高校。学校虽然几经更名、几度搬迁,但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频共振、与时代的发展同向同行。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武科大人用代代传承的钢铁品质演绎了无愧时代的科大精彩。
鉴古方可知今,以史才能明鉴。从今天起,同学们有了一个新的、共同的身份——武科大人。今天开学第一课,作为校长,我想围绕校史,以“传承”为题,与大家做几点分享,希望同学们在传承中开创未来。
一、传承信仰的力量,永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坚定信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工艺学堂,开启了学校的百年基业。学校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等传承与发展,钢铁情缘一脉相承。
在革故鼎新中淬炼信仰。张之洞先生在民族危难之际,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为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实业救国的创新精神和情怀担当。
在激浊扬清中诠释信仰。校友许白昊,是中共二大、五大代表,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决当做中国有用之人”,他坚守革命之志,指导汉阳钢铁厂罢工、领导武汉二七大罢工,用年轻的生命兑现了“我将洒干热泪,我将洒尽碧血”的承诺。如今,许白昊的雕像静立在黄家湖畔的廉园中。他义无反顾的力量必将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在笃行实干中点亮信仰。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抗日战争,武科大人从未缺席。标志着辛亥革命胜利的铁血十八星旗,由校友赵师梅、赵学诗和陈磊三人共同绘制。建党前后,我校至少有15名学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摇篮。还有著名军事家郑位三,中共咸宁党组织创始人聂洪钧,革命烈士吴干臣,等等,都是我们的校友!他们用苦干实干照亮了前行的路。
钢铁之火炼骨气,沁湖之水泽心胸。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同学们,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没有一步是容易的。希望大家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走得快的同时行得稳。
二、传承坚守的初心,永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毅品格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大批钢铁工业高级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1958年,以武昌钢铁工业学校为基础的武汉钢铁学院应运而生。因钢而生、因钢而兴。一代代武科大人用坚守铸就了“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的美誉。
在困难中坚守。武汉钢铁学院首任院长李一清,也是武钢的总经理,曾陪同毛泽东主席视察武钢。他胸怀钢铁强国之心,在长江之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建立起共和国钢铁长子武钢,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因为他坚守最真的抱负,披荆斩棘挺起了钢铁脊梁!
在平凡中坚守。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1976届校友苏义脑院士,创造性地把工程控制论和航天制导技术引入钻井工程,为推动我国钻井技术进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1989届校友毛新平院士,扎根钢铁行业,主持规划、设计了我国第一个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开发出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2005届校友谢先启院士,先后主持完成各类爆破工程500余项,为推动工程爆破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的背后,印迹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和“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超凡毅力。
在责任中坚守。坚守是一种信念、一种品格、一种力量。1964届校友刘玠,曾任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65届校友刘本仁,曾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1986届校友樊政炜,曾任攀钢(集团)公司董事长;1983届校友李利剑,现任安钢集团公司董事长;1985届校友陈德荣,现任中国宝武钢铁集团董事长;1997届校友曹志强,现任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等。无数武科大人,立足专业所长,聚焦主责主业,在关键岗位上取得了让祖国和人民满意的成绩,用执着坚守展现了不屈信念、坚毅品格。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希望同学们坚守初心,在自主学习中提升专业素养,在拒绝躺平中展现蓬勃朝气,在摆脱迷茫中润泽开阔心胸,在团结协作中感悟人生真谛,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用坚毅品格锤炼过硬本领。
三、传承担当的使命,永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中的崇高境界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武汉科技大学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省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位列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第89位,位列USNews发布的2021世界大学工科排名全国92名、全球560名。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武科大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使命担当。
勇担创新发展的使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学校始终把创新摆在第一位,让“科技大学”实至名归。学校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科技成果奖数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列湖北省属高校第一。7个学科入选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同学们有理由为成为一名武科大人而骄傲和自豪!希望同学们能开启创新之门,在思考中启迪智慧,在探究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寻求真知,准确找准学术兴趣所在,激发创新研究潜能。
勇担科技自强的使命。长期以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武汉科技大学不变的使命和情怀。学校坚持创新引领,发挥科研优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资环学院张一敏教授团队,不断攻克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钒技术难关,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奖。材冶学院李亚伟教授团队,经过12年磨砺,制定首个测试耐火材料高温耐压强度的国际标准。文法学院袁年兴教授,聚焦民族共生理论和范式研究,获得中国高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生科院姚凯教授,以第一作者在《Nature》正刊发表学术论文,用干细胞疗法为失明者寻找“光明之路”。武科大有一大批这样的专家学者,心怀“国之大者”,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希望同学们在武科大这片沃土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紧贴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
勇担强国有我的使命。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校友成长为专家学者、党政领导、行业精英和技术骨干。疫情期间,附属天佑医院、校医院1700余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8名校友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无论是在科研院所还是在大型企业,无论是在厂矿车间还是在重大工程,无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边陲小镇,武科大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祖国、人民的大我之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同学们牢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涵养“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心性,做有情怀的人。牢记“事业靠本领成就”,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做有能力的人。牢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勇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做有担当的人。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栉风沐雨、薪火相传。123年来,一代代武科大人在“厚德博学 崇实去浮”的校训指引下,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使命的辉煌业绩。今天,武汉科技大学正朝着“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建成一流学科和学科方向,造就一流教学科研队伍,产出一流学术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愿景阔步前进。我们相信,有全体武科大人的努力奋斗,武科大的宏伟蓝图一定会成为现实!
奋斗是最好的传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希望同学们牢记习总书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嘱托,在传承中把握时代脉络、找准人生方向,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谢谢大家!
(金宝搏188入口 拍摄:鄢玥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