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杭州城里历史最悠久的公立高中,杭州高级中学至今已有一百一十七年的历史。两扇高大古朴的大铜门连接着半开放式的围墙,承载了这所学校百年办学的厚重历史。
  尽管如此,在杭城老百姓眼里,这所学校却很低调。她地处繁华、喧闹的凤起路与中河路交汇处,静看四季轮回,处变不惊,默默向无数学子敞开怀抱。
  在这里,有一个事事都要操心的领头人,很多人开玩笑说,他是数学老师里面语文教的最好的,因为他总是出口成章,吟诗诵赋。每年的开学典礼,最让师生期待的就是他发表的开学致辞,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文采飞扬。不错,这个人就是杭州高级中学的校长尚可,本期微访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具有浪漫教育情怀的校长。
记者 陈显婷
走进校长
微访
21岁起当教师  教比自己大八九岁的学生

  那是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尚可背对着阳光,第一次认真的回忆着34年前的自己。1978年,他高中毕业,正赶上中国恢复高考。当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当时我选择了理科,实际上我的文科可能更好。”尚可说。如今看来,这话不错。

尚校长参加今年两会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大学一毕业,21岁的尚可就到了一所当时历史非常悠久的中等师范学校当教师。尚可说,让他记忆非常深刻的是,他的学生平均年龄30多岁,比他大好几岁。他在这所学校干了十年,当过教导处副主任、团委书记和学生处主任,总之都是跟学生打交道。
  1994年初,尚可到杭州大学数学系攻读研究生。1996年毕业后,他的发展轨迹就跟普通高中有了联系。毕业后成了杭州第二中学的数学老师,也是当时最早的一位研究生教师。后来几年他先后当了科研处主任和副校长。2001年调职到浙大附中任常务副校长,2004年初任校长和书记,2010年调到杭高当校长兼书记至今。
  从教33年,尚可一心都扑在自己所挚爱的教育事业。这么多年的教育生涯,感触颇多。但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杭二中时,当时正是教育的大发展时期,先进的教育思潮不断涌入。他在学校组织教育科研工作,开展教育实验,关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促进,成果斐然;在浙大附中工作的那9年,他从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上做了很多改革,形成了“基础+创新”的教学模式。
微访
用教育情怀延伸“老”和“大”

  推开古朴的杭高青铜校门,是一条长长的甬道,这条甬道走过了鲁迅、李叔同等名家大师,走过了俞秀松、施存统等先驱志士和姜立夫、徐匡迪等科技精英。”这段富有浪漫情怀的话出自尚可。
  2010年7月至今,尚可任杭高校长、书记。说起杭高,尚校长最先说到的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老”,一个是“大”。尚校长解释说,“老”是学校办学的底气,“大”则是学校办学的胸襟。
  杭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家辈出,至今已出了51位院士。红墙瓦房、贡院御碑、叔同长亭;甬道苍翠、庭院和风、连廊时光,无不透出岁月光阴的温存。“正因如此,杭高学子的血统是十分‘高贵’,他们时刻浸润在名家先辈的非凡经历中。”
  杭高的“大”,不仅仅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拥有中学科、师范科、商科的综合性中学之大,更是指大气开放的办学胸襟和兼容并包的办学气度。尚可说,百年来,杭高一直坚守教育的理想和信仰,坚守着“养正树人”的教育理念,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学校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有发展之处。”学校的氛围是浪漫的、大气的,学生也会因此拥有包容万千的胸怀。
  除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贡院校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杭高钱江校区去年9月份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这被尚校长称之为“高大上”的新校区占地140多亩,硬件设施设备一流,正与贡院校区遥相呼应。尚校长还透露了一个消息,2018年杭高大江东分校区将启用招生,校址在河庄街道闸北村,建设规模为36个班级,1800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205亩左右,建筑面积为11.5万平方米。

微访
课改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近几年,随着浙江省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杭高也紧跟步伐。自2006年课改起步以来,学校一直坚持这样一个核心:共同基础(必修课程)+差异发展(选修课程)。2012年,深化课改,杭高的选修课大量增加,四类选修课程达到100多门。有的学生1周最多可上9节选修课,选修课学分占必修课学分的一半。
  尚校长说,若想满足学生的选择性,就必须有非常丰富多样的课程。在杭高,课程结构非常多样化。有支撑学生共同基础的的基础核心类课程(选修+必修),有面向部分学生、满足其个性发展的拓展深化类课程,也有为出类拔萃的学生个性化定制的实践探索类课程。
  在语文这门重要的学科上,杭高不走寻常路。“三个年级所使用的语文课本都是学校教师自己编订的,这里面融入了杭高的元素和杭高校友的元素。不但如此,还增加了八股文。”尚校长说,之所以增加八股文,是考虑到它的结构严谨精巧,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有好处。
  目前,杭高的贡院校区正在建张抗抗青年作家教育基地,建成之后将有张抗抗作品陈列室和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语文教室。
微访
老师帮学生开“处方”指导生涯规划

  新高考改革之后,对于科目的选择学生有了自主性,从最初的文理科选择上升到了学考选考科目的选择。“新高考方案的实施让学生的自主选择体现得更明显了,同时也让学生的差异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新高考改革之后,学校的分层分类走班势在必行。杭高从高一到高三保持行政班不变,以利于学生立德树人和习惯养成。必修课程和选考课程及校本课程三类课程并存,学生真真切切地形成了个性化的课程表。尚校长说,分层分类走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不容易。一个是课程的安排非常难,还有就是对教师的自身要求特别高。有的老师教学考班,有的老师教选考班,有的老师则同时教学考班和选考班。这样一来在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上和对班级的管理上都给老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定的。
  还有一点就是,除了语、数、外三门课以外,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这就意味着,学生从高一起就要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老师也要不断丰富这方面的专业素养。“杭高从2011年就开始尝试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从2012年起在高一年级推出职业生涯发展课,对学生学习、专业和生涯等方面进行指导。”尚可说。
  每年学校会给学生做测试,了解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缺点等,联合大学给学生做讲座,介绍大学里专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对职业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不仅如此,学校还不定期邀请杭高在各行各业发展校友做分享。把他们的从业经历写成文章,分享给在校学生。“老师需要仔细研究和分析每一个学生,像医生为病人开处方一样对学生进行指导。”
  说起第一次选考结束后出现的情况,尚可表示,新高考改革下的考生在后续的选考千万不要太关注博弈。学生一定要从自身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因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扫一扫关注“教育网浙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