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
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为了更好的推动古浪县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帮助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我县于2021年1月成立了第一批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团的老师们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专门为家长朋友讲解一些有关家庭教育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我们将在每周三开设家庭教育专栏为大家分享讲座精彩内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古浪县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赵健汝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家庭教育线上第一堂课——《家校共育 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点击聆听: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古浪县家庭教育讲师团的子若老师,很高兴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分享交流。今天,想和家长朋友们说一说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事儿。
在国家心理督导师韦志中先生的《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工作怎么做》一书中,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详尽具体的介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咨询的专业性问题”。一.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性问题
目前,我国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不少来自其他专业。一些医疗机构的心理咨询人员来自医学专业,一些学校心理咨询人员来自德育或管理专业,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的专业培训。
二.心理咨询操作的专业性问题
一种是心理咨询德育化倾向。学校心理咨询固然与学校德育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心理问题不是思想问题,心理咨询不同于道德说教。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有自己系统的理论、科学的方法、专门的技术。许多心理问题不能用思想教育的方法来解决。
在心理咨询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高一女生听了同学讲的鬼怪故事而发病,说她看到了鬼,哭闹中教师把她搂在怀中才保持安宁。经过咨询会话,她诉说了面对进入高中后成绩的下滑,自己感到难以适应的压力。可见,她的见鬼是在潜意识里运用退行作用这种心理防卫机制的表现。当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化解了心理重压之后,女孩的症状逐渐消失了。可是,在此之前,有关人员却对她进行大量的并不对症的、关于破除迷信等的思想说教。有学生来信说每到考试的时候总要上厕所,以致不能坚持考试,这也不是思想教育可以奏效的。至于各种人格障碍及神经症,更不是靠思想教育能够解决的。但是,在目前的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中,这些问题常常被当成思想品德问题来对待。
另一种是心理咨询医学化倾向。关于心理咨询的很多研究表明,必要的时候心理治疗需要药物治疗的配合,但在心理治疗中不能盲目用药。诚如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所说:“对于各种心理障碍,能不用药物的尽量不用,药物治疗本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障碍。”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理治疗是一切心理障碍的基本疗法。任何药物对于心理障碍的治疗只能是在必要时起辅助性的作用。试图依赖药物,对于心理障碍的彻底治疗是不利的。如果说心理咨询人员有什么灵丹妙药,那主要是语言,即专业化的语言沟通以及非语言的影响,这是心理咨询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有些心理咨询人员片面地、盲目地采取药物治疗,这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在我们的心理咨询中常常有这样的案例,求助者已经看过几次心理门诊,吃过不少药物。他们说,医生进门就给你开药,并不和你交流,吃了很长时间的药也没有解决问题,今天这样和心理咨询师会话之后心病才得到医治。可见,专业性的差距,直接影响心理咨询效果。至于目前社会上某些所谓“心理咨询”,玩弄算命先生那一套,危害的程度就更大。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正如韦志中先生所说,很多心理问题不能用思想教育来解决,也不能靠药物治疗。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通过调查问卷和书信交流的方式,了解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人际交往和学习成绩。
人际交往来自于同性和异性,对待友情的方式和处理早恋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同性伙伴发生的矛盾,极有可能造成身心伤害。而异性之间的交往,又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学习成绩的压力是多方面的,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要求,同伴的竞争,以及自我的目标设定,会不同程度地引发心理焦虑,进而出现精神上的抑郁和情感上的自闭。
有的同学因此而苦恼不堪,有的同学会就此而一蹶不振,甚至有的同学萌生了很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极端思想……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辅导帮助孩子,有效解决,无声消除。
希望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一起了解青少年心理学。
为民服务孺子牛
创新发展拓荒牛
艰苦奋斗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