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之年。教育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我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前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备受关注。针对草案,金宝搏188入口 家校共育编辑部的吴文萍对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王正青进行了采访。
王正青,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部副部长
一、在您的教育研究中,您认为这次草案的提出是为什么呢?对我国的教育体系作用是什么呢?
《草案》的提出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如孟母三迁的故事、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及朱熹、王守仁等提出的家庭教育的方法等,均体现出中华民族对于家庭教育的关注与重视。二是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家庭的“文化资本”受到社会大众普遍重视,父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也让部分孩子担心“输在起跑线上”。三是现阶段家庭教育缺乏“体系化的社会支持系统”,很多家长缺乏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进而在日常教育时存在教育手段简单粗暴、教育内容粗浅有限等问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范围及服务途径无法全方位为不同层次的家长提供指导。四是部分家庭还存在“只生不教”的现象。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在家长缺位的情况下,儿童疏于管教与监护,安全事件频发。在此情况下,以法律形式规范家庭教育,有助于教育体系的规范化与法制化。
二、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您认为我国提出的草案内容,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有哪些教育内容是一致的?有哪些内容是他们没有我们有的?
我国提出的《草案》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一是家庭教育的理念上均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性,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如草案的第二章第十九条指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未成年人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是家庭教育内容方面都重视劳动教育,草案指出“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美国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也是重要一环。对于6-7岁的孩子,父母会要求其清理自己房间的卫生,同时协助父母进行家庭大扫除。对于7-12岁的孩子,在父母的辅导下掌握基础的做饭技能,修理草坪等。三是强调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助家庭教育的开展。在我国,妇联、工会、科学技术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协助、配合国家机关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美国开设“父母即教师(PAT)”项目,为家长提供育儿课程等资源,形成全社会积极协助开展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草案》体现了以下中国特色。一是在家庭教育的规范形式方面,我国采用立法的方式对家庭教育进行系统、完善的指导,将家庭教育从“私人范畴”转变为“公共领域”。二是在家庭教育的保障方面,我国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律责任的方式对父母及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进行要求。在草案第五章第四十七条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违反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作出的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五日以下拘留”。这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保障中是没有的。三是在家庭教育的宗旨方面,我国的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这些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相对于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您认为中西方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哪些内容是需要值得我们的家长、研究单位、从事家庭教育的人员学习和借鉴的?
中西方家庭教育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比如在中国,长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影响着家长的育儿观,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在西方,学业成绩作为教育的一个指标存在。如在挪威,家长会在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也应该注意跳出“唯一性”的教育目标,在学业成绩之外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中发现教育。一是教育内容方面更多关注孩子的性格与品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自主性。现在经常听到“妈宝男(女)”这样的词汇,家长对子女的溺爱与过度保护,使得孩子缺乏勇气,不会进行独立判断与选择。如在德国北威州《儿童日托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日托机构的任务是“帮助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活动,激发并增强其学习乐趣”,体现对儿童的性格培养。二是教育方式方面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当前我国家长更倾向于通过给孩子报课外兴趣班的方式发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爱好并使其掌握一种技艺特长,而在发达国家,家长倾向于通过参与亲子活动的方式开展。如在澳大利亚,家长会利用周末等空闲时间带孩子参与到体育活动、艺术活动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艺术熏陶,同时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四、作为高校教育人员,您认为一个家庭中,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
相比于学校教育的获取知识,促进智性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尊重与包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这将会导致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倾向于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进行指导,有时候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将并不适合孩子成长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包容性就尤其重要,在包容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对于子女的尊重,促进孩子的独立健康人格的形成。
成功的家庭教育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孩子可以用开放多元的心态对待世间万物,不以自己的好恶随意评价他人,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思考,同时在学习之外孩子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学会生活。另一方面,家长作为教育者,在良性的家庭教育开展过程中,也应该体现“教学相长”,即家长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拓宽对孩子的了解,对于生命有更深的体悟,认识到教育并非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也真正体现出当今时代所提倡的“终身学习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需要更多您这样的教育研究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希望在后期,能够听到您更多关于教育的教诲。
个人简介
王正青,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部副部长,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