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刘寨玉米试验基地,千亩大田郁郁葱葱、穗穗玉米饱满圆润,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由河南省科技厅组织实施、河南农业大学主办的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生产技术研究”玉米新品种示范观摩暨“豫单976”现场测产正如火如荼进行。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一级巡视员夏培臣,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现代农业农村科技处处长李锦辉,河南省财政厅科技事业处处长李旭,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处长江传杰,河南省种业中心主任马运粮等出席活动。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各课题负责人、鹤壁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及我校相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活动。
在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现场,项目主持人、河南农业大学李玉玲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项目新品种田间展示示范情况,逐一讲解了103个品种的选育单位、表现特点及主要机收性状特性,“这些品种中,接近90个亩产量超800公斤,30个亩产量突破900公斤,还有几个亩产量突破了1000公斤。”
按照农业农村部规定的玉米测产办法,由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周继泽副主任领衔的测产专家组随机抽取5个样点对玉米新品种“豫单976”高产示范方进行了理论测产和实打测产,理论测产结果为:平均亩穗数为5409.03穗,平均每穗549.27粒,实测千粒重390.5克,理论产量为1160.18公斤/亩,八五折后平均产量为986.16公斤/亩。利用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进行实打测产显示:收获面积0.51亩,收获籽粒鲜重616.2公斤,测定籽粒含水量为30.9%,按14%标准含水量折合产量为970.8公斤/亩。
专家组认为,豫单976作为籽粒机收的代表性品种,具有适宜籽粒机收、籽粒产量高、商品品质优良、综合抗病性和抗逆性好、株高和穗位高适宜等优良特性,在今年玉米生长关键时期遭遇高温、干旱、阴雨、玉米螟虫害发生较重等不利逆境条件下,依然表现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出优势,市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依托优势种子企业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将有助于促进我省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是现代农业的基石和“芯片”,优良品种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和根本保障。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三大主产区之一,其中河南省常年播种面积5000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国玉米总产的8%以上。河南省不仅是商品玉米生产大省,还是畜牧养殖业、工业加工、食品加工和能源等行业综合利用大省,对优质原料玉米刚性需求旺盛。目前,我省玉米综合机械化程度在85%以上,玉米收获以机械摘穗为主,而籽粒直收比例不足10%,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仍较低,生产成本偏高。随着我省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力成本的大幅度攀升及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等因素影响,实现玉米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已成为确保增产增收、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实施以来,以河南农业大学李玉玲教授为代表的的育种专家,围绕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的“卡脖子”难题,以优质专用、抗逆稳产、高产、适宜全程机械化为主攻目标,融合现代分子和常规育种新技术,创建现代高效的育种技术体系,挖掘并创制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玉米种质资源28份,选育适宜全程机械化、抗逆稳产玉米新品种4个,筛选抗逆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的机收玉米新品种或新组合25个,并在我省不同生态区建立展示示范基地,为促进我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夏培臣对省重大公益专项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籽粒机收已成为制约实现我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要求要以我省玉米产业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研发水平,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推动我省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相关单位负责人就做好专项相关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介晓磊在会上表示,玉米作为我省第二大作物,第一大秋粮作物,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适宜全程机械化、抗逆稳产玉米新品种选育亟待实现突破。河南农业大学一定要发挥我校玉米遗传育种研究优势,以高度的责任心,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确保专项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金宝搏188入口来源:河南农业大学通讯员:周红飞 王鹏举 董永彬)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