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自古以来,种子都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关系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种子处于种植产业链的最前端,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和种子直接相关。而河南也是种业大省和种业的重要市场,有数千家种子公司,为发展种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离不开种业这颗“芯片”。近日,河南省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设立“中原农谷”建设领导小组,省长王凯担任组长。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和神农种业实验室为内核,打造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中原农谷”,从更高水平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副校长康相涛、小麦专家郭天财等专家教授,聚焦方案部署,围绕各自专业领域分析优势、规划路径,齐心谋划河南农大如何当好“中原农谷”领头雁。
中原农谷领导小组成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打造农大品牌,为“中原农谷”建设做出农大贡献
河南省《“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提出要打造 “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这对河南农业大学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学校根植中原沃土,致力强农兴农,为社会培养了30余万名高级农业人才,产出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也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国际研发平台,与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事业共荣共生、同频共振。尤其是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重要指示精神 ,紧抓历史机遇,高位谋划发展,聚焦创新源,抢滩主战场,在布局郑州、许昌、信阳、海南等科研基地基础上,重点融入“中原农谷”建设,先后在新乡市原阳县建设河南农业大学国家“2011 计划”现代农业科技研究实验基地,在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目前进展顺利。
两个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将与我校联合牵头的省神农种业实验室和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的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与我校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2011 ”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国家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免疫学国际联合实验室、CIMMYT-中国项目玉米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与国际研发平台的运行有机融合起来,形成“学科-学院-平台-基地-人才-团队-项目-成果-服务”多要素集聚耦合、良性互动、系统生长的创新生态和办学形态,有利于与“中原农谷”众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必将对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同时,学校也将更好地发挥在现代生物技术、分子育种、“种子种畜种苗种菌”研发等方面的优势,为我省在打造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科技力量上发挥好头雁作用。
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河南农业大学有基础、有能力把两个基地建设好、运行好,为“中原农谷”建设打造农大品牌,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农大贡献。
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康相涛教授:为破解动物种业“卡脖子”技术问题,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养殖业是农业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产业,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是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产业。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畜禽产品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畜产品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动物种业位于畜牧产业链的顶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养殖业实力的体现。据测算,动物品种对养殖产品产量增幅的贡献率在40%。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经验表明,动物品种是推动养殖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畜禽种质资源与核心种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民的食品安全和生活质量。但是,我国自主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顶天立地”的品种少。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畜禽原种仍依赖于进口,进口猪品种占养殖品种的70%,白羽肉鸡占90%,蛋鸡占60%,奶牛占80%。我国动物食品的市场规模约占世界总量的32%,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下,依靠进口品种发展养殖业的模式是不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当前,国家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中央和各部委制定了一揽子规划和方案,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促进畜牧种业和畜牧经济的发展,目前畜禽种业科技创新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河南农业大学家禽团队现有教师核心成员1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9人。为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农业部创新团队,牵头组建了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共建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11个。建有占地60亩,保存地方特色鸡种质资源23个、引进品种5个,国内一流成的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种质资源场。长期以来,团队围绕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开展研究,在地方鸡优异性状发掘、种质资源创新、保护和利用技术体系创建以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优势。
中原农谷以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瞄准世界前沿,聚焦国家种业战略安全重大需求,实施创新驱动、优势再造战略,整合创新资源,发挥科技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为促进畜禽促进种业发展,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畜禽种业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河南现代种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意义深远而重大。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让中国饭碗里更多装河南粮,中国粮更多用上中国“芯”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有生命的不可替代的特殊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内因和各项农业先进技术的核心载体,其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无论是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还是未来农业,都离不开种子。种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竞争的高地和战略重点。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也是育种大省、繁种大省和用种大省,但还不是种业强省。为充分发挥我省农业和种业创新优势,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更高水平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省政府日前印发了《“中原农谷”建设方案》,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聚焦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的重大科技需求,实施创新驱动、优势再造战略的重大举措。
可以预见,“中原农谷”的建设与运行,必将对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河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再有新作为新贡献”和“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殷殷嘱托与殷切期望一定能落实落地,中国饭碗里一定能更多装河南粮,中国粮也一定会更多用上中国“芯”,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一定会牢牢攥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农学院院长王道文研究员:组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小麦科技创新高地
河南是粮油作物生产大省,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供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河南粮油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的育种技术发展迅速,比较先进,成绩显著,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保障了种源的自主可控。
建国以来,河南的小麦品种已经历了8到9次更新换代,当前大面积推广的品种一般都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状。但河南的粮油作物种业建设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规模化经营程度和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河南粮油作物育种技术也很有必要结合基因组学、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新技术,朝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尽快建立起智能分子育种体系,为种业跨越发展和粮油作物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支撑。
多年来,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非常重视小麦遗传育种基础与应用研究,早在1989年就培育出了河南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豫麦14,近年来更加重视兼具优质多抗丰产性状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在小麦基础研究方面,河南农大师生主动冲击国际前沿,通过开展高质量基因组学研究助力小麦遗传多样性提升和突破性新种质与新品种的培育,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遗传学顶级期刊Nature Genetics 。
中原农谷建设是促进河南省尽快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必要措施,河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是建设中原农谷的主力军之一。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河南农业大学将自主或参与中原农谷多个功能模块的建设,尤其是要牵头组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并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小麦科技创新高地。在国家和省政府以及国内外同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建成国内首个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并产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小麦新品种,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继华教授:从常规育种强省向生物育种强省转变,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6.5亿亩左右,杂交种利用率98%以上,因此国内外大型种子企业的主营业务基本都包含了玉米杂交种子的研发与经营。与国内大型玉米种子企业相比,我省多数玉米种子企业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研发投入不足,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生物育种技术利用较少等现象,导致新品种选育效率较低,而且多数品种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省玉米种子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河南农业大学玉米遗传育种学科奠基人吴绍骙教授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异地培育理论,使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加速了新品种选育的进程;陈伟程教授倡导我国种子制种基地从东北向西北转移,显著提高了我国杂交玉米种子质量,提升了我国种子企业的竞争力。在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方面,创制出两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良群体,选育出豫自87-1、豫1122、L719、T1932等骨干自交系,先后审定了豫农704、豫玉22、豫单9953、豫单888等适应我国不同生产阶段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优异基因发掘与高效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克隆了玉米叶夹角、光周期、生育期、籽粒发育与灌浆、杂种优势、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南方锈病抗性等重要性状的一批关键基因,建立了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出适合黄淮海夏玉米区的耐高温单倍体诱导系,优化了单倍体加倍技术,显著提升了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在产教融合方面,与先正达国际、隆平高科、大北农、隆平生物、九圣禾等国内外种子企业联合开展了种质资源创制、高效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工作,为我国种子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南省人民政府 “中原农谷”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聚力打造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一流的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平台,全力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打造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 “试验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 “航母”集群;并提出2025年种业产业化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打造小麦、玉米等优势作物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培育 1家全国十强种业企业等建设目标,为河南种业发展制定了方针,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中原农谷建设将有力提升我省在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原始创新能力,破解核心种质创制、关键基因发掘和高效育种技术建立等种业卡脖子难题,通过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带动科研院校的优势资源、人才和技术向企业转移,促进河南从常规育种强省向生物育种强省的转变,将培育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证种源自主可控,全面提升我省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注入新动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与技术支撑。
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殷冬梅教授:为产业源源不断提供“金种子”、“好苗子”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作为主要油料作物,花生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的50.5%,面积占全国油料播种面积的35.9%。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迅速,当前已成为全国最大产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1/3;同时花生经济效益高,居全国主要农作物亩产值与效益首位。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保障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摆到重要位置。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多措并举发展花生等油料作物”,更加凸显了花生作为油料作物保障粮油安全、作为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原料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重要性。
河南农大“花生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作物学”重要研究方向。花生学科聚焦国际前沿,坚持原始创新,实现了多项科研成果从0到1的突破。
“中原农谷,站立潮头,正当其时,必将成为中原大地最具前景的产业名片!”
国家多次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的发展战略,中原农谷建设下花生产业发展聚焦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关键育种技术及“卡脖子”技术,重点开展花生理想株型分子调控机制和花生新品种分子设计育种、花生优异种质资源创制技术等工作。尤其是基因编辑技术、花生基因工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相结合的“花生高效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体系”,创制优异花生新种质,为突破性品种培育做好技术和种质储备;聚合高产优质等优良性状基因,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等花生新品种,为产业源源不断提供“金种子”。
种业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加强河南农业大学等农业高校的力量和地位,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培养富有家国情怀、“三农”情怀、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的现代种业卓越人才,使农业大学真正成为民族种业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宝库。
河南农业大学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农学院副院长殷贵鸿研究员:发挥科技优势,助推“中原农谷”建设步伐
河南省是农业生产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在河南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中起到了核心的重要支撑作用,多年来,河南省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育种、繁种、用种、供种大省。然而,育种创新与全国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水平不高依然是河南省种业发展的短板所在。
河南农业大学积极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发挥优势,主动融入“中原种谷”建设大局,正在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已列入部省会商议题。2021年8月26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将依托“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列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点项目(豫发[2021]19号),从资金、人才、研发、条件、容错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2021年10月19日,科技部邵新宇副部长现场考察了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的筹建工作,对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截至目前,河南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等行业管理部门,统筹省财政资金1亿元,通过设立种业创新专项、中原科技领军人才、省自然科学基金、种业能力提升工程等方式,支持中心创新能力提升。
与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投资2亿元成立的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运营主体“河南国麦技术创新有限公司”,落户平原示范区;同时,河南农业大学牵头,以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联合省内外14家小麦产业优势单位,申报的河南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已获批建设(豫科实[2021]2号)。为筹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提供了必备条件,为“中原种谷”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和平台支撑。
强强联合,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河南农业大学牵头,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8家优势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于2021年12月5日在黄河迎宾馆举行了共建签约仪式,共同建设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
启动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一期建设工程。为提升小麦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条件,河南农业大学自筹资金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完成了3000亩田间试验用地长期租用和100亩建设用地相关审批手续,按照标准化建设、现代化装备、智能化应用、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的“五化”标准,建设成为农田成片连方、沟渠相连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一期建设工程已启动,并列入河南省2022年度高标准粮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建设项目,给与900万元的经费支持,预计今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金宝搏188入口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