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金融学会主办,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河北经贸大学金融与企业创新研究中心、京津冀县域金融研究中心承办,京津冀经济学学科协同创新联盟协办的第五届“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在河北经贸大学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和志强,河北省金融学会秘书长郑向阳分别作开幕式致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双循环下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和志强致辞
论坛现场
和志强指出,河北经贸大学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之一,始终围绕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河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主动以科研创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重大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他表示,京津冀三地绿色协同发展的实现,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各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的真知灼见能够对促进三地经济与金融业改革创新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郑向阳结合河北省钢铁产业碳排放的情况,提出金融机构要通过对传统落后产能的减量替代来助推高碳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要重视转型中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好不良资产反弹的应对准备,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性系统风险的底线。
论坛主题报告环节分为上下两个半场进行,分别由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重润和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文龙主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崔莹、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向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奇、邯郸银行董事长郑志瑛、河北经贸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小江分别进行了题为《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气候投融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加强制度设计,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促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碳交易市场的金融参与与调控系统设计》的主题演讲。
何德旭认为,与传统的金融体系不同,现代的金融体系要有制度、法律,特别是技术方面的要求,强调的是科技要与经济深度融合,金融要嫁接高科技技术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崔莹详细介绍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两个途径:一方面减少碳排放,降低高排放领域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促进碳吸收,比如通过植树造林进行生态固碳,另外普及碳的封存技术,实现碳的正排放与负排放相抵消。
李向前详细介绍了绿色金融提出的背景,归纳了我国绿色金融制度体系与演化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他认为应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的制度设计,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张奇认为,绿色金融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有着非常核心的支撑作用,绿色节能技术的开发、推广等多个环节,都离不开金融系统的支持。整个社会资金的重新配置,也需要金融系统来实现。
郑志瑛提出中小银行在“六稳六保”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应多给予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空间。
王小江认为金融在助推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能过度依赖银行投资,可以大力发展绿色债券,使金融机构间接进入绿色投融资市场,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他认为当前不宜开放金融机构以主体身份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应该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以债权人身份参与碳金融市场建设,加快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基础制度、行为制度和基础性机制的建设,加快碳交易市场的金融参与调控体系的建设。
下午共设置了三个平行论坛,分别由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范庆祝副教授、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尹成远教授、农村金融研究杂志社执行副主编黄迈博士担任主持人,来自江苏省南通市金融学会、山西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等金融机构及高校的40多位学者提交了论文,19位作者作了学术论文交流。学者们围绕绿色金融、绿色保险、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等当前金融发展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于2016年设立,旨在搭建促进区域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学术平台,已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此次论坛的圆满举办为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搭建了学术共享、沟通交流的平台。专家们对于绿色金融相关主题内容的精彩分享,以及多方观点的碰撞,为区域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增长贡献了智慧,推动了河北经贸大学绿色金融学科发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