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走”……声起音落间,只见棒球赛场上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时而腾空时而伏地,身姿矫健。这是笔者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新市民第一小学棒球赛场上看到的一幕。
强基础,教育基础“夯得更实”
近年来,义龙新区不断改善办学硬件、软件,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设独特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文化兴校的功能。如今,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孩子们说起学校生活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每天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学校非常简陋,操场也很小。现在的学校就在家门口,太好了,宽敞漂亮,不仅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我们还能上音乐课、舞蹈课……”从望谟县麻山乡搬迁到该区大龙潭安置区的王慧慧,现正在该区新市民第一小学读五年级,谈到过去与现在学校的变化时,笑得合不拢嘴。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义龙新区作为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在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战略进程中,全区上下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坚定不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在新市民子女就学问题上“优先对接、优先安排、优先服务、优先保障”,全面深入推进新市民子女教育内涵发展,拔除穷根。
2016年以来,共投入约9.12亿元,扎实推进新市民学校项目、“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全面夯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累计实施学前教育新改扩建项目22个、普通高中教育项目9个、城镇义务教育项目12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项目10个、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90个、厕所改造项目41个,新增建筑面积61.23万平方米。同时投入11176万元,采购班班通、课桌椅、厨房设备和幼儿园设备等,全面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需要。仅2020年,就新改扩建完成普惠性村级幼儿园14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园17所;新建小学2所,改扩建中小学18所。特别是省州挂牌督战的国建中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改扩建项目,在全州率先复工、率先建成投用。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方面,2016年以来,该区采取挂牌督战、倒排工期的方式,投资2.85亿元,分别在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新市民学校8所,共新增学位8415个,并投入2193万元完善了设施设备。同时加强软件建设,率先在区内统筹调配30余优秀教师到新市民学校任教,并把160余名新招考教师安排到新市民学校任教,主动与搬出地相关部门对接,共协调26名教师随生入区任教,优先解决新市民学校教师不足问题。
不仅如此,该区还按照“来一个接收一个”的要求,全力保障安置区群众适龄子女就近入学需求,为新市民学生开设“绿色通道”,在义龙一中单独为新市民学生开设3个普通高中班,在木陇街道办大龙潭社区和万屯镇阿泥社区设置“四点半学校”。截至目前,共安排2500余名学生在新市民学校就读,新市民子女就学率先在全州实现“六个100%”(100%入学、100%应助尽助、100%因材施教、100%感恩教育、100%家庭教育、100%安全教育),让新市民子女不但“有学上、上好学”,更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快乐学习、学有所得,为全区决战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打下坚实基础。
固根本,师资水平实现“全面提升”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该区按照“扶贫攻坚、教育先行”的思路,不断充实农村优质师资队伍建设,为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资助惠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人才支撑。
在抓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该区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任期制、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用足政策实施好“特岗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不断选好配强校(园)长,全面充实教师数量和提升教师素质。2016年以来,共招聘特岗教师248名,全部补充到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幼儿园;公开招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84名,大力充实乡村教师队伍;实施校长交流任职80人,教师交流任教1249人,开展“三区”支教80余人,有效带动引领边远薄弱学校教师成长,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在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该区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强师德、铸师魂、扬师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教育系统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坚持以“请进来”为主,“走出去”为辅,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省、州、区培训为抓手,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重点,学教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各级培训。自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组织开展教师“国培计划”培训3000人次,“省培计划”培训4000余人次,州级培训8560余人次,区级培训32900余人次,派出中小学校(园)长及骨干教师赴深圳、宁波、山东、重庆等地考察学习和挂职锻炼400余人次。
同时,该区还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骨干教师群体的辐射功能,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为依托,积极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和互补,促进全区师资水平全面提升。
“名师送教的方式,对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学习与成长,不仅可以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给其他老师,也促使名师们在各自学科版块不断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对于培养骨干教师有特别大的好处。”贵州省乡村名师“余开金信息技术工作室”主持人余开金说。
2016年以来,改区累计创建省级和州级乡村名校长与名师工作室32个,示范引领培养省级骨干教师20余名、州级骨干教师150余名、区级骨干教师360余名,880人获各级表彰奖励,特别是荣获“中国好教师”荣誉称号的黄福波,从教15年,积极研究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培养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他牵头成立的贵州省唯一一支中小学龙狮队伍,走在了贵州省中小学的前列。
抓关键,义教学生上学“一个不少”
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有保障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为啃下这块硬骨头,该区始终坚持把控辍保学作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来抓,确保不让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失学。
“打工干的都是苦活累活,没有文化也拿不到多少工资,还是读书好,学到知识、学到技术今后才能找到份体面的工作。”该区新桥镇中学九年级学生付彬辍学外出打工被劝返后,又选择到黔西南州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当谈到二次回到校园的感受时,他感慨地告诉笔者。
精准施策控辍保学,一个不少一个不跑。2020年,为从根本和长期上确保失学辍学学生劝得回,在政策上,义龙新区多次组织召开全区性控辍保学工作推进会议,出台了《义龙新区教育系统2020年控辍保学学工作方案》《义龙新区教育系统“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控辍保学工作督战方案》等政策文件10余个,并抽调30名教育骨干组建5个督战组,下沉到10个镇(街道)现场开展督战,层层传递压力,凝聚攻坚合力。
在措施上,该区各镇(街道)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以镇、村为单位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联控联保机制,以镇为主体实行“一镇一策、一村一案”,进一步压实“七长”责任,落实“双线”责任,用好控辍保学“五四”举措和《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全力实施“三项工作制度”(整班移交制度、排查报告制度、辍学生劝返复学制度),切实压实各部门工作责任。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义龙新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筑牢“数据铁笼”,开启“互联网+控辍保学”全新模式,联合扶贫、公安、人社、移民等相关部门,将排查汇总的基础数据和扶贫系统、学生学籍系统及学生资助系统、公安户籍系统反复比对、精准识别,逐一核查摸排,逐一落实劝返复学责任,分阶段实施大家访、大劝返和“清零”行动,采取“一对一、人盯人”措施,以动态管理、台账推进、挂账销号的方式,抢抓4、5、6月“窗口期”,全力做好未返校学生劝返工作,确保“劝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共劝返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61人。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目前,该区义务教育阶段47200余名学生,已实现了控辍保学“动态清零”目标,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48.62%,比2015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确保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20年,该区有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35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92人,共送教上门39人,随班就读205人,在县外特教学校就读52人,已毕业4人,有50人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能力,全区残疾儿童教育服务实现100%覆盖。
贵州省教育宣传中心王宇 义龙新区教育局桂进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