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贵州师范学院:丹青咏叹美好时代——廖江华郑超文咏物咏怀个人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幕
2023-10-10 15:19:00
贵州师范学院

  2023年9月28日上午10点整“咏物——郑超文个人作品展”与“咏怀——廖江华个人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幕。来自贵州省美术家协会、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贵州天海美术馆等有关负责人及相关部门领导、师生和各地美术家、爱好者出席。莅临开幕式的嘉宾有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世伟教授,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聂森,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省美协副主席王建山教授,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典藏与展陈部副主任傅斌,贵州女美术家协会主席冯容,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黄光辉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郭达平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力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瑛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陈红旗教授,著名艺术家陈启基,收藏家、天海美术馆馆长、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伍新凤教授及其夫人,贵州省美术与雕塑研究院专职画家、农工党贵州省画院副院长张锦波,贵州师范大学杨通华教授,收藏家、贵州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朱冠宇,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彭天朗,贵州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丁凯,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研究中心李玉梅,文艺评论家与策展人文心,收藏家、青藤美术学校校长何秉清等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路统宽主持。

  在介绍完嘉宾后,举行了捐赠仪式,廖江华与郑超文向贵州省美术馆捐赠了5幅作品,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典藏与展陈部副主任傅斌向两位画家颁发了收藏证书。

  “咏物·咏怀”双人作品展由贵州师范学院和贵州美术馆联合主办,贵州省美术家协会指导,由贵州女美术家协会主席冯容策展,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聂森教授为学术主持。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廖江华与郑超文老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扬“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定文化自信。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的理念,用艺术生动展现“文化自信”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影响,特别举办的展览。

  郑超文现任教于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07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硕士专业,师从著名油画家龙力游先生,主攻当代油画语言创作与研究。作品多次获得省级重要展览奖项,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入选作者。

  廖江华2007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为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贵州省青年文化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贵州省美协综合材料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贵州省油画青年十佳,国家艺术基金艺术品修复人才培训班项目导师,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2007年参加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2017年全球插画奖荣誉提名奖获得者(德国.法兰克福)。2016年特邀参加韩国清州国际艺术双年展,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入选作者。

  本次展览展出郑超文老师近年来创作的86件优秀作品,廖江华老师集中展现其深厚的艺术功底的57件作品。展出的作品含油画、水彩。是郑超文与廖江华老师在中国诗歌美学理念下的“咏物”、“咏怀”理念下所创作的作品,作品题材涉及风景、静物、人物绘画。作品从寻常物中去发现别样的美,郑超文老师的花果日记,就如诗人日常的感怀,廖江华画的大山大水,就如同歌者对自然造化的咏叹。其中有作品《大山的节日》等5件作品捐赠给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被永久收藏。

  开幕式首先由廖江华与郑超文的恩师刘力教授致辞,刘老师代表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们表示了对画展的祝贺,回忆了二位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时光,从专业态度到专业水平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他们的艺术道路进一步发展给予了殷切的希望。

  随后王建山教授在致辞中对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美术传承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从其多年在贵州师范学院担任特聘教授与二位画家的交集进行了回忆。衷心祝贺二位画家的画展开幕,未来艺术道路越走越好。

  在展览开幕式中郑超文老师向来宾们讲述自己的绘画经历:“今天我从事绘画艺术,是儿时的喜好,也是儿时的梦想,很庆幸能如愿以偿,并成为我的事业,我很认真地对待绘画,享受绘画艺术带来的快乐,以绘画这种独特的修辞性手法呈现我的生命状态,展现来自我的审美感知、态度与观点。世界不管怎么变化,我还是会以我的立场去用心领会世界,领会身边的人或物,领会自己的内心,在感动的时候下笔,把领会之物或体悟转化为视觉形象,再转化为绘画语言,再把我的情感、思想、观点、态度等附带在画面之中。这种隐喻性的表达,是对绘画行为最好的回应,也是在绘画中唤醒自己,重塑自己,以画笔发掘世间万物的美感、意义、智慧等方面,最终达到一种自我追求的至高审美境界。我很珍惜自己不同时间段留下来的绘画感受,因为那是生活的馈赠,更是艺术的恩赐。今天给大家呈现的这批作品多为咏物言志之作,或清幽、或婉丽、或缠绵、或旷达,或写满园之春风,这都是我的“因寄所托”物我交融的咏物审美意象,以这些审美意象达到抒发心中逸气的目的,咏物亦咏怀。”希望大家通过触摸艺术,去感受艺术带来的力量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思考。

  廖江华在开幕式上,对咏物与咏怀作了生活化的生动而形象的比喻,表示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与忙碌的生活状态下,更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物之美、景之美、人之美、心之美、天地之大美。以审美观照达到对所处时代的咏叹。他对两个展览的风格作了简要的描述,郑超文是理性的绽放,他是感性的克制,两个个展相得益彰,很值得一看。他还深情的表达了对他艺术从业生涯的有过帮助的人们的感谢,他说:“感恩父母给以我生命,感恩一路以来的老师们给予我艺术的生命,感恩贵州省美术馆给予我以艺术的舞台,感恩学校给我艺术前行的力量,感恩学生给予我艺术的活力。感恩朋友们给我以艺术的滋养。”在动情之处还朗诵他的诗作赠予来宾,诗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明师赐教,金玉良言。益友琴音,常动心弦。承蒙厚爱,德润心田。”

  聂森院长致辞中对二位老师能在贵州省美术馆展出表示热烈祝贺,贵州省美术馆是贵州美术展示最高殿堂。对贵州省美术馆、对帮助二位成长有过帮助的老师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还就学院科研、教学创作三支队伍的成果作了简述,他表示廖江华、郑超文两位老师是创作型的重要代表,两位不仅勤奋,而且将艺术创作中的所思与教学中,此次展览的呈现,是学院多年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呈现。也希望贵州省美术馆、贵州省美协、以及兄弟院校的专家前辈能一如既往支持学院发展。

  最后由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世伟教授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后,嘉宾们到展厅观看展览。

  在贵州省美术馆二楼会议厅,还举行了以“咏物——郑超文个人作品展”与“咏怀——廖江华个人作品展”为主题的研讨会,研讨会由聂森院长主持,研讨会邀请了贵州画院画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艺术品收藏家、兄弟院校美术教授等参加了研讨,对郑超文与廖江华老师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在研讨会上,首先由本次展览策展人冯容对此次展览作了全面的介绍,从展览的选题、过审、作品的筛选、作品运输、布展等环节作了全面的介绍。从学术性上对展览作了深刻的诠释。

  伍新凤教授对展览的创新性与艺术发展的自我突破作了论述,结合到场的部分教师学生代表,还从教学的角度作了艺术发展自我“毁灭”式的学习方法,如同毕加索不同阶段对自己毁灭后的风格树立。

  廖江华对此作了肯定与回应,对伍新风先生跨界多个艺术门类所取得的成就表示了赞许,也对自己几次风格转变作了简要论述,结合自己的装置艺术《时间之盒》就是对自己前期风突破的成果。并提出“不破不立”的思想对于突破自身创作与认知局限有重要指引作用,也希望艺术家与学生们能不断破圈,敢于创新,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得到艺术的肯定。

  杨通华教授从雕塑艺术的角度,从形的组织与色的归纳等对二位施秉画家作了画作的的点评。郑超文对此表示了感谢。

  张锦波副院长,从与画家多次活动的采风创作的交集中,对二位画家的作品进行点评,并从中国绘画传统的文化延续性、绘画写生情与境的表达等作了论述,表示喜爱廖江华偏离程式的作品,在自然写生中不断提炼出的情与境。

  廖江华对此回应,感恩赐教。回忆在黔东南乌东寨的写生,在那是体会了国画造境的微妙与笔法构成的乐趣。

  文心从二位画家近十年来的创作关注,回忆了在五之堂画廊合作开始的插画创作,从文学与绘画艺术创作上给予了肯定,对后来的作品的也进行了点评。盛赞两位画家是心灵单纯的艺术家,也表示做艺术就得心地单纯。

  廖江华对此回应,感谢文心先生十多年的持续关注,回忆了爱情童话的创作历程,在文心主持的画廊展出后得到了黔中早报郭鸿静女士的采访报道得以见刊,名为《我把相思画成一朵玫瑰》,后来又陆陆续续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后在韩国青州国际艺术双年展展出。在以后的创作中还继续心地单纯的咏物、咏怀。

  丁凯从廖江华的风景创作与郑超文的花卉创作作了点评,表示廖江华的风景创作在其多种风格创作中较为稳健,郑超文花卉创作成熟,建议可以结合学院的创作思路将二者发扬光大。廖江华、郑超文对此表示了感谢,并简述之后的创作构想。

  付述俊,作为二位画家的学生,他从风格的闭环理论出发,与不断作品的语言的重复,以凸显作品风格作了建议。

  廖江华对此作了回应,重复的语言会丧失艺术家创作的生命力,艺术家要在探索中,要不破不立,要去以审美观照去感知生命的历程,并举例了自己渴望成为苏东坡类型的艺术家,东坡先生在眉州、在黄州都是不一样的心境,故而睹物不一样,咏怀自然就不一样,就会在他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价值,也就有了诸如《寒食帖》等千古名帖。我们不需要如商品一般重复商标式的制造价值,风格是顺其自然的形成,不用刻意,更何况在不同的阶段已经自然的形成了几个阶段的风格,真正的艺术家是以艺术去体会去感悟生活与生命历程。单纯的做艺术,去享受艺术。

  何秉清,记得大学的时候廖江华还弄了个烈士啤酒店,大学期间与廖江华一道画画很努力,他很羡慕两位画家现在的状态,能把自己的爱好做成自己的事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对此二位画家表达了谢意。

  彭天朗,从对二位艺术家近二十年的梳理,从二十年前,钱理群作为学术主持的展览,开始与廖江华结缘,后来有精神之力诗歌与艺术活动的交集,从其作品分析与结合其求学经历来看,他早期的风格受到俄罗斯留学归来的刘力教授的影响,后来在其近两年来的教学示范中又有所体现,在早期还受到刘小东、弗洛伊德的影响,以写生人像与场景结合,是以现实主义的观者在观望这个世界,到后来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研,在面对中国诸多的油画流派,他吸收了丁方教授的机具精神的表现主义风格,在技法的呈现上有较强的油画肌理的运用,画面的张力、神秘感与崇高感。在到国家艺术基金图书插画人才的培过程中,他进一步完成浪漫诗意的表达,就有了《寻找自己》《理想》《自由》《遨游》等一批画,在德国获得的全球插画奖荣誉提名奖,今天展厅的《时间之盒》是该风格的进一步升级。而现在的大山大水系列是集前几种风格的综合体现,有种肇于自然而又造于自然的审美境界的提升。郑超文的老师的绘画主线清晰,对花的创作始终如一,画的表现语言的呈现更加纯粹。希望二位画家艺术创作越来越好,多出精品力作。

  廖江华对彭天朗先生近二十年的的持续关注表示感谢,感谢彭老师的专业梳理,准确而又凝练,也期待未来有更多好的合作。

  朱冠宇老师对廖江华作品进行了整体点评,重点从其风景创作的崇高的精神性是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丁方教授,其造境抒情的绘画性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郑光旭教授的影响,课堂写生示范作品的工作态度来源于留俄的师大美术学院刘力教授,绘画中的笔墨意味来源于对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杨涛教授,郑超文的色彩修养起于师范大学刘力等诸位老师的教导,后在中国艺术研究研究生院受教于龙力游教授,后在油画花卉研究中与中国油画泰斗赵友萍先生忘年之交,得其指教,后花卉写生得到精髓,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越发单纯与纯粹。祝愿二位画家艺术之树多结硕果。二位画家对朱冠宇先生的深刻点评表达了感谢。

  最后研讨会,路统宽总结了研讨会,对两位画家的研讨会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老师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研讨会完美落幕。

  在画展的现场,美术馆党总支书记陈顺祥、副馆长刘一意、典藏与展陈部副主任傅斌,原贵州省美术家副主席曹琼德、贵州省文联金波主任、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煜、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祖召、教务处教学实践管理科科长杨通槐等陆续到展厅观展。本次展览在十一黄金周,美术馆8号厅工作人员郑祖武说:“一开幕就迎来了大江南北的游客,还有从北京专门坐飞机来看展的”。画展展至2023年10月8日。画作中有《乌江源.化屋基》《黄果树》《冷月照壁》等风景名胜的油画作品,也有《繁花似锦》《满园春风》等大型花卉写生作品,是贵州师范学院与贵州省画院(贵州省美术馆)向祖国的献礼,是廖江华、郑超文两位画家丹青的绽放与时代的咏叹。

开幕式现场

著名艺术家陈启基、陈红旗教授

著名艺术家郭达平教授

著名艺术家王瑛教授

著名艺术家黄光辉教授

著名艺术家伍新凤教授

傅斌向两位画家颁发收藏证书

刘力教授致辞

王建山致辞

画家郑超文讲话

画家廖江华讲话

聂森院长致辞

朱世伟宣布展览开幕

嘉宾合影

两位画家与恩师们合影

观众打卡留念

画展现场合影

研讨会现场

聂森院长主持学术研讨

策展人冯容介绍展览情况

伍新风点评

廖江华、郑超文与专家老师们交流

杨通华点评

张锦波点评

文心点评

丁凯点评

付述俊点评

何秉清点评

彭天朗点评

朱冠宇点评

路统宽总结

美术馆党总支书记陈顺祥、副馆长刘一意、典藏与展陈部副主任傅斌观看展览

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曹琼德与其夫人观看展览

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煜、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祖召、

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科长杨通槐等到展厅观展

廖江华作品《乌江源.化屋基》

廖江华作品《黄果树瀑布》

郑超文作品《满园春色》

郑超文作品《繁花似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