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8月20日电:2015年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在动员高校大学生回乡参与“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专业化支撑的要求,集中组织60所高校组建100支社会实践团队共1万多名师生分赴各地乡村社区和村屯,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
开展环保宣传 营造生态建设氛围
“生态建设,环保先行。”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实践团的师生深入桂林市资源县乡镇村屯,就农药使用规范、农药残留等问题进行调研并开展科普宣讲活动,向村民分发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的《农药规范使用技术手册》,该校带队老师说:“科普宣讲是增强环保意识的有效办法,今年我校选择农药的规范使用对生态的影响这个主题,希望能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出份力。”
广西科技大学、河池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采取“心贴心,背靠背”方式,不仅走村入户分发宣传单,宣传节能环保知识,而且还和村民一道清理打扫村屯、街道、农贸市场,打捞河面漂浮物,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的大学生把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组织孩子们开展“我的美丽家园”剪纸、环保知识游戏、“我心中的美丽乡村”绘画比赛、“生态乡村”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欢笑声中将环保知识牢记于心,同时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帮助家长树立环保理念。不少村民竖起大拇指:“现在这些城里的大学生来给我们做环保宣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环境的道理,我们今后要更加注意保护生态,建设美好的家园。”
发挥专业优势 精准服务生态建设
一路汗水一路歌。各高校实践团队的师生带着火热般的激情,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生态乡村建设。
广西大学博士团来到靖西县、田东县的田间地头送技术提建议,当地群众纷纷拿出棘手难题“考”博士团,博士团“对症下药”给“疑难杂症”开出“处方”。
广西艺术学院的大学生深入扶绥县开展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民居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等活动,为当地生态乡村建设献计献策。“给乡村做规划设计,我们还是有专业优势的!”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自豪地说。
广西财经学院的实践团队采用“体验式”方式,让当地老百姓深度参与,帮助修改完善了全州县咸水乡白竹村生态旅游项目方案,得到全州县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桂林旅游学院组织大学生走遍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的村屯街巷,设计了该镇户外骑行路线以及饮水净化和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得到当地政府的采纳。
右江民族医学院检验学院的大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巴马县甲篆乡开展“饮水净化”知识宣传,对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微生物污染做了详细调查和科学监测,为当地政府深化“生态乡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挖掘民族文化 留住大山深处的乡愁
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是“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百色学院的大学生深入罗城县通过“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等形式,开展了仫佬族传统民俗和旅游文化调查研究活动,形成了调查报告,提出了保护和传承仫佬族文化的意见建议。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南宁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开展了灵山县烟墩大鼓文化、都安县布努瑶族“祝著节”、南宁市邕宁区“壮族嘹啰山歌”等民族特色传统文化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各实践团队每到一处,都为乡亲们举办一场文艺慰问演出,有的实践团队还根据当地的民俗风情,帮助指导乡亲们编排了体现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
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指出,持续深入组织广大大学生积极参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既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增添了智慧和力量,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了渠道和途径,进一步实现了“在奉献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的育人目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