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对如今学校教育的评价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将老师的话奉为“圣旨”,将孩子目光所及之处皆变成白花花的试卷;另一种则对其深恶痛绝,想方设法将孩子拽离他们心中所认定的“牢笼”。这两种极端使许多人付出了代价,但也有极少数人获得了成功。而正因为那些绝世孤例,不少父母仍对这两种极端趋之若鹜。
拉扯孩子飞速前往“厌恶学校”极端的大有人在。据报道,2005年春,四川泸州的李某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小李带回家自己教各门课程。李某还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女儿18岁时,我要把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然而光阴荏苒11年过去,20岁的女儿只是变成了一位一个小时临摹不出石膏像轮廓、做不完初中生试卷的臆想中具有“潜能”的“天才”。
如李某一样坚持自家教育的父母并不少见。和李某坚信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定能使女儿成功类似,他们坚持的原因很简单——著名的某某和某某都是自学成才。这样的例子的确存在,比如“童话大王”郑渊洁就曾做过这样的惊人之举——厌恶学校教育方式的他,决定自己教育儿子。这样的特殊经历虽然让他儿子步入社会时吃了不少苦,但是有着浓厚兴趣造就的计算机特长,也使他儿子终于成才。
然而我们不可以忘记:人人生而不同,他人的成功不可轻易复制。如果简单效仿,盲目追风,最终只是东施效颦,“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事实上,这些走向极端的父母,犯的是一个逻辑性错误。梦想着过独木桥成功的父母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有罕见的潜能,却不是众多“小李”中的一个。这是对孩子“天赋”的盲目自信,亦是对自己认知的某种自大。空有对未来的创想却没有过硬的实力,最终都只是纸上谈兵。
诚然,现今的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我们需要承认,接受义务教育,让孩子作为一个“学生”生活在普通的大环境下,仍然是现下比较理想的教育方式,至少是一个最不坏的选择。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习的各种科目并不是“浪费生命”,而是给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人生走向提供更多的选择。这种基础将要强于缺少专业设备及知识水准的自家教学,而提供的选择也将多于这些父母主观提供的选择。正如我们不应该对自己的孩子盲目自信认定他将成为孤例中的一个,我们也不应该面对极少数因传统教育失败的案例而将如今的教育方式全盘否定。
在对李某的报道中,女儿小李有一句话令人忧心。记者问她是否羡慕她读大学的朋友,小李回答“不羡慕”,而说起读大学,她也认为没有什么用,“好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么?我觉得我现在挺好。”也许,比在浑然不觉之时将孩子拉向名为“极端”的悬崖更可怕的,是当自己可能终于意识到错误之时,那个懵懂的孩子却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自信地前行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