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功利研习,论文数量不是人文学科最终指标
主持人:想了解这个专业平日的学习。
吴艳平:好的。我们上课一般是研讨会形式,在前一节课老师布置几本必读书,或几个课题,到了课上大家轮流发言,老师做点评。我们这一届历史系研究生是两年制,所以这里面有一个时间上的紧迫感,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写论文、找工作,确实压力很大,往后要改为三年制了。光是第一个学期上课就很累,每周起码读完好几本书才能去课堂发言,上课人少,你是混不过去的。
主持人:但是在我听来,这主要还是说明你们学习氛围好。
吴艳平:对,老师没有硬性的要求,而大家都很好学,有时候听别人讲得很好时,我也会反省自己,是不是讲得太肤浅了点儿。
主持人:再聊一下导师这个角色吧。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理工科的研究生往往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boss,这个角色在他们整个学业中非常关键,因为导师会带来课题、平台、工资等等,导师的高度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高度,文科呢?导师是不是给了你更多的空间?你是怎么认识导师这个角色的?
吴艳平:传统来说,导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对我来说,导师等于一个陪伴者。我的导师并不是很严厉,他跟我是良师益友的关系。我从读研之前就联系过他,从大三开始已经有交流,我发论文给他看,他觉得可以,就是这样。
主持人:那是不是有论文的指标?发表论文才能毕业?
吴艳平:不是。我导师给我的感觉反而是,不一定要发表论文,两年时间很短暂,有些人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我导师认为,你一个东西要研究得好,本来时间就得很长,没必要一定这么做。
主持人:这一点在你们专业好像特别明显,不急不慢,为一篇论文准备好长时间,这也许可以理解为一种学术态度?
吴艳平:对,论文要打磨。你说的态度,我在中大就感受到很深的这个态度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在和我一样的年纪,他对老师说我已经发表了四、五篇论文,老师不一定就觉得这学生的水平有多么高,论文的发表数量不是一个主要评价标准。
主持人:嗯,我不清楚这个特点和我们所讨论的非热门专业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你们专业的非功利性、学术品格是比较突出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