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务员面试热点分析:竹炭食品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6-11-10 大 中 小
【面试热点背景】
竹炭花生、竹炭蛋糕……给食品披个“黑外套”,秒变高大上。而且商家宣传这种“黑食品”可以清理肠道净化血液,引来不少消费者追捧。不过,食品专家却表示,竹炭跟木炭在结构上几乎没有太大差别,吃到人身体中,反而会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相关营养专家表示,虽然竹炭本身有吸附作用,可以放置在居室或冰箱作为吸湿剂、除臭剂等使用,但营养专家表示,,所谓“吸附体内毒素”的功能并不可信,“宣传并不存在的产品功能属于虚假宣传”。
其实,早在2008年,原卫生部发给国家质检总局的《关于竹炭能否作为食品原料或添加剂问题的复函》中即强调,竹炭并非合法添加剂。医学专家指出,没有证据证明竹炭食品对人体有益,食用竹炭食品还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或便秘。一旦所使用的竹炭粉中掺入一些杂质或有害物质,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消费者应尽量少吃。
【中公面试热点分析】
在消费社会,商品的符号属性进一步凸显。食品不仅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要能够满足人们对卫生、健康、养生等多方面需求。深谙老百姓消费心理的商家,将“符号经济学”的效应在“竹炭食品”上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些在食品安全上并不可靠的商品摇身一变,贴上了“竹炭食品”的耀眼标签,成为畅销商品。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竹炭食品上得到鲜活的体现。商家和消费者的互动,真实宣传是基本前提;如果刻意隐瞒、欺骗甚至夸大其词、无中生有,难免会对消费者产生严重的误导。当“竹炭食品”沦为商家自说自话、自弹自唱,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就得不到任何保证。
电商也好,微商也罢,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的“竹炭食品”显然不能成为市场监管的空白地带。提升违规成本,提高社会规范的震慑力和约束力,只有让商家回归真诚的态度,才能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互利共赢。说到底,“互联网”任商家竭泽而渔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戴上“紧箍咒”,对于“竹炭食品”的虚假宣传才会越来越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