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第一中学副校长 周国红
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必然呼唤国家、社会全方位的改革,更呼唤着适应新时代的教育。
在这场伟大改革进程中,教育改革作为一项事关民族复兴全局的基础性改革,承担着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必须坚定地挺在前列。从这个意义上讲,山东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并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适时发布《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可谓恰当其时,意义深远,必将为新时代的山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崭新动能”。。
一、这场改革适应了新时代对教育的崭新要求
这场改革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启动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中高速、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人口结构出现重大拐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形态。
所有的这一切,都使得以“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为标志的应试教育,正逐步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培养人,再一次摆在了时代的“桌面”上。
但教育应该怎么改?当然是朝着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改;朝着更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方向改;朝着“以人为本”,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方向改。这样,打破“唯分数论”,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打破“一考定终身”,为考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打破文理分科,从制度设计上既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实现个性化发展,就成为改革的必然方向。
本场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精神,正是对新时代对教育新要求的热切回应!
二、这场改革回应了新时代对学校的崭新期待
如何在统一的高考指挥棒下将教学办出特色,一直是困扰当代中国高中学校的难解课题。
本次改革,山东省在浙、沪先进经验基础上,决定到2020年基本实现“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新机制。其中,“两依据”,一是依据高考成绩,二是依据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成绩;“一参考”,主要是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未来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另外,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又做出了学生14个基础科目全部合格方能毕业的制度安排。
仔细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的高中学校,必然会在改革的渐进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生态”——语、数、外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加之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的制度设计,要求高中学校必须开齐、开全所有课程,有力保障了其教育的基础性和统一性;但“6选3的等级考”让选课走班成为必然,加之“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安排,都为大力发展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
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从此有了制度的有力保障。在新的一轮改革中,重新厘定办学理念,找到适合自己的办学定位,打造出新的办学特色,是未来高中学校的机遇,也是挑战。
三、这场改革契合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标准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促进人全面而又有个性化的发展,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标准之一。仔细研究山东的改革方案,引导人才真正实现更好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化发展,可谓是一大亮点。
首先是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的制度设计中,《方案》不仅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设置为了合格考的科目,还把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也列为必考科目,这样就有效保障了学生在确定人生发展方向之前,汲取到未来发展所需的基本的科学、人文、艺术、技术、体育素养;《方案》还着重就技术、艺术、体育类科目的考察方式做了科学的设计,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实践与课本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此外,在综合评价录取的制度设计中,则又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做出全面记录,真正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其次是有利于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这突出表现在为“6选3的等级考”制度设计。根据这一设计,未来高考将彻底告别学校把人才简单区分为“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局面,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至多可提供20种方案供学生自主选择,从而迎来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自主选课”的教育新时代。而为方便高校对选择不同方案的考生统一排名和录取,山东又根据往年高考大数据,制定出了符合本省实际的等级与可比分数的换算方案,从而有效避免了舆论对“等级考区分度过小”的担忧。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制度导向之下,人的发展将逐步回归本位;未来的人才,将会越来越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