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讲《左传》,知名教授点评;与诺奖得主一起追溯史前文明的岩画艺术;听哲学家张异宾解读“文本”与“阅读”……这是记者近日在南京大学本科生DIY研读课上看到的场景。本科生DIY研读课是南京大学教务处推出的创举,南大的本科生,只需要到教务处网站按照选课流程,填写一份“定制订单”,通过遴选后,便可私人“定制”老师及授课内容。【不一样的课堂】学生备课和讲课,教授提问和点评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挺紧张的”,来自历史学院14级的朱同学说,这学期她选修了文学院徐兴无教授的《左传》研读课。“这门课由同学们自己来讲经文和传文,由老师点评和提问,这对同学们的课前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传统授课形式不同,DIY课程的授课形式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和一成不变的单向教学,而是由学生与老师同坐在教研室共同研讨经典文献。
开课之前,徐兴无教授建议同学们提前阅读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并把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作为参考书。徐兴无教授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同学,每节课由一名同学主持研读,由其决定当节课的具体授课内容与形式。在学生的自主研读过程中,徐兴无教授进行补充和点评。“这样的上课方式挺好的,我们面对《左传》文本时思路更加清晰了。”常同学表示。
走进南大教授张异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堂,记者发现,这里的学生“构成”稍显“复杂”,不仅有博士生,还有本科生出现。原来,今年由他主讲的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成为本博贯通型DIY研读课,于是,博士生课堂里也出现了本科生面孔。
【校方声音】
探索新模式打造“最好的本科教育”
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南大DIY研读课一般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上课的人数有一定的限制:专为本科生开设的研讨班,一般15人以内;本硕(博)合上课程,则是5-10个人。但学生们“定制课程”的热情实在太高,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教授张异宾等名师的课程,学生名额都做了一定的开放。
传统课程一般由学校与院系邀请教授开设,同学们仅扮演选课与上课的角色。而南京大学DIY研读课从课程主题的选取到授课教师的邀约,则由学生在学校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指导下自主完成。
“这是南京大学探索的一套全新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南大教务处处长邵进表示,“DIY课程目前已增加到51门课,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放。这些课程更多倡导的是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训练,例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这些思维光靠专业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扩展学生的方法论知识。”
据悉,南大目前已初步建立了DIY研读课的基本结构:DIY研读研究课程+本硕(博)合开课程。其中,本硕(博)合开课程是将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向本科生开放选修,助力他们将来研究方向的确定。DIY研读课可作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衔接的过渡课程,既满足本科生学术基础学理素养的养成,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索兴趣与研究素养。课程采取研讨的形式,学生通过遴选后,在开课前两周内可试听,教师则根据学生试听表现和对课程的适应度不断微调。
“这样的课程设置,更大限度地发展了同学们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同学们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张异宾教授说,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选择不仅是立德树人在贯穿教育整个过程中的一次尝试,也将会为南大“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空间。(通讯员 齐琦 黄芮雯 记者 杨甜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