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拒绝平庸”到底拒绝了什么
http://gaokao.eol.cn/ 来源: 2011-06-15
前几天练车时,一位同练知道我是教师,便问我是否知道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好奇问了一下,才知道是“拒绝平庸”。一听这题目,本能地吃惊起来:为什么要拒绝平庸。随之便为考生担心,这考题过于导向,对不少考生来说,等于让他们去说大话、满话乃至假话。
我不知道平庸在哪点上得罪了出题者,要和它过不去?但,有专家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平凡和平庸,才能得高分。我看不出平凡和平庸有何区别,这“凡”不就是凡庸的凡、凡夫俗子的凡吗?怎么平凡可以,平庸就不行,莫非是玩文字游戏?其实平庸、平凡和平常基本同义。《尔雅》曰“庸者,常也”。朱熹曰“庸,平常也”。所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合而谓之即中庸。在传统文化中,中庸显然属于褒义,其义与平庸庶几(平即不倾斜之意,差与中同)。当然,经过当年全盘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一个世纪下来,儒家标举的中庸变成了贬义,连带与之类同的平庸,在我们的日常语用中,也逐渐贬义起来。
撇开语义,拒绝平庸,大致是表明一种人生态度。没有人说这种人生态度不好,但,好是因人而异的,有人以拒绝平庸为好,有人却认为平庸就很好。两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谁也不需要说服谁,毕竟它们都是个人选择。可是,这样的题目一出来,那些倾向于认同平庸的考生,如何为自己下笔。为了不失分,他们必须要说和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不同乃至相反的话,这难道就是出题的本意?
高考是我们整个教育体制的一部分,如果它有问题,也可以窥见我们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这里且不说,社会上的人,绝大部分才质中等,他们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平平常常的一生。毋庸讳言,这就是平庸,这很正常,反之则未必正常。因此,强调拒绝平庸,其实就是在拒绝一种常态。即使在价值观的导向上,我也不赞成这样出题,尽管它看起来很主流,也很高调。但,问题更在于,它很一元。因为它拒绝了考生在表达上的多元可能性,同时也拒绝了考生在人生观上多元选择的可能性。我不知道这个高考作文题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想来它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也就是说,这个题目从动议到确定到认准,每一个环节都被放行,难道没有人对这个题目潜在的问题有所发现、有所提出、有所质疑?显然出题者也是教师,作为同行,我很好奇,他们平时是如何给学生上课的呢?在这个题目的后面,我似乎感知到了他们的价值观。
如果教育是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培养;那么,多元而非一元,应当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必须抵制的就是教育对人的同质化。我感觉,这次考生的卷子收上来,很难说不是同质化的一堆,也无法不同。不给考生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而是让他们的文字往一个方向上走,这是一个题目的问题吗?不,它正写实了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形。只是这样的教育在我看来是反教育的,它不仅会导致文章的千篇一律,也会导致人的千篇一律(人是教育的产物)。记得我曾经对学生说:我从讲台上往下看,你们每一个人面貌各异,服装不一,可是为什么有时候你们的思维方式乃至语言方式却如此同一呢?当然,我也知道,有一种教育就是要把本来各自不同的人培养成高度同质化的人。但,这不是培养人,而是以教育的名义在制造统一规格的螺丝钉。不得不说,我从我的学生那里,并不难看到显示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教育背景。
我个人不主张拒绝平庸,却主张拒绝这种“拒绝平庸”式的教育。拒绝平庸的题目不但无法拒绝平庸,很可能同质性的文章就此批量产生(殊不知,人可以平庸,文却不应当平庸)。它真正拒绝了的,倒是我们平时教育中的一种稀缺资源即多元。一年一度的高考,无论在人生问题上,还是观点表达上,为何不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和表述自由呢?如果确实想以平庸为题,也不妨秉持价值中立,让考生真实地抒发各自看法该有多好。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教授)
掌上高招服务号
金宝搏188入口 高考订阅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