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在“中国最好学科”学习是什么体验?
近日
“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发布
福建师大共22个一级学科上榜
总上榜数位居福建省第2位
其中 体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2个学科排名全国前7%
地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
3个学科排名全国前12%
“最好学科”培育“师大学子”
“师大学子”成就“最好学科”
今天 和小葵走近5个上榜学科相关专业同学
了解在top学科上学是怎么样的体验吧!
01:以体育人,不断突破
岳倚冉: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
岳倚冉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就如一颗种子落入肥沃的土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她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对福建师大体育学雄厚的学科实力有所了解,进入福建师大后更是被学院一大批杰出体育教育工作者严谨的治学风格、热忱的教育情怀、负责的工作态度深深吸引,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成就让岳倚冉对体育学领域充满了向往,也赋予了她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帮助她在体育科学学习中取得了许多荣誉与成就。
岳倚冉用“成长的摇篮”“成才的平台”形容体育科学学院。在体育科学学院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学院与老师一直是她最坚实的引领者,“学院提供了完善的场地器材,配备了非常优秀的老师,给我们传授了许多深刻又实用的知识。”老师们不仅传授相关的理论技术知识,还耐心地教会她如何查阅相关刊物、运用工具搜索资料,将所学的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为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的滋养让她对专业更加热爱,这份热爱如同燃烧的火焰,炽热明媚。“希望大家都可以真正认真地学习一项技术,沉下心做好一件事。”她坚信,只要心中有光,便能照亮前行的道路,而她也正在努力成为那束光,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照亮更多人的健康之路、体育之路。
02:是专业,也是信仰
苏弘戬: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
在学生工作期间,苏弘戬真正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魅力,学马、讲马、用马、传马的心愿越发强烈。这让本是理工科背景的他在保研时宕开一笔:选择保研至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研一刚开学不久,产出的第一篇论文三修被拒,学术上的瓶颈给了苏弘戬当头一棒,但老师的悉心指导却让他重拾信心。“有一次时间已经很晚了,导师还在帮我认真剖析文章问题。导师治学有方,对学生推心置腹的学术态度,给我的科研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之后一年的时间里,苏弘戬在学术上取得了飞跃的进步。在这一年里,苏弘戬不仅着墨于前沿的话题,也放眼于实践的广泛探索,带着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到的知识,作为福建省青年宣传团的成员,到“闽东沿海船民上岸第一村”福安市下歧村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如今,苏弘戬深耕研究领域,致力于使研究如同大树一般茁壮成长,又能深植大地、服务社会。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的他有着强烈自豪感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的责任之重——“我很希望在这么优秀的平台上不断努力创新,让自己真正配得上马院人的标签,也敦促自己和学院共同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
03:脚踏实地,勾勒山川
曾泉鑫:
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生
曾泉鑫的科研之路,如同追赶日月,不苟于山川。他求知若渴,虚心若愚,不断汲取新知,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为一名科研人,曾泉鑫的日常便是与实验为伴。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如今的博士阶段,福建师范大学始终是他科研路上的强大支撑。他见证了学院实验环境的日新月异,几乎零送测的实验条件,为他的科研探索提供了无尽的便利;固定的工位安排,让他在更加专注的状态下,投身于科研的海洋…完善的实验设备、强大的师资力量与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都是他选择继续在福建师大完成学业的重要原因。
地理学不仅是他科研的摇篮,更是他成长的舞台。学院每年都会邀请众多学术专家、院士开展讲座,提供了与顶尖学者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在一次次的讲座与交流中,他的论文写作、实验操作、口头汇报等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激励着他满怀期待地继续深入研究自然奥秘,雕刻出属于自己的学术山川。
曾泉鑫明白,大学生活五彩斑斓,但唯有找到学习的内驱力,方能不迷失自我。他铭记导师的教诲“今日所得,昨日所做;未来所得,今日所做”,这句话如同灯塔,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作为自然地理学的学生,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正与其他科研人员一道,朝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奋力前行,为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04: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星辰
王丽君:
文学院
台湾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生
在文学院学习期间,王丽君遇到了一支学识渊博、满怀热忱的教师团队。这些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倾囊相授,也在课后与她深入交流,耐心解答论文中的疑问,甚至不惜牺牲个人时间,特意从家中赶来学校,只为与她探讨论文选题。对此,王丽君满怀感激地说:“我正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去摘取学术的璀璨星辰。”
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征途中,王丽君不仅沉浸在学术的海洋里汲取知识的甘露,也在视野的拓展、个人的成长与信念的坚守中,逐渐勾勒出自己的前行蓝图。在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赛事时,她的团队得到了文学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全力支持,不仅在学术上为他们指点迷津,更亲临比赛一线,参与策略规划、现场布置与资源调度等,为团队筑起坚实的后盾,确保团队能够专心致志投入比赛。
在深入探索学术的道路上,王丽君愈发领悟到成长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需要如细雨般悄无声息、慢慢渗透的积累与沉淀。尽管山遥路远、道阻且长,但她的内心始终坚定不移,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动,不为暂时的困境所阻。她相信:“在独立思考与脚踏实地上深耕细作,那些勇于追寻光芒的人,终将在自己的道路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这是王丽君对学弟学妹的期望,也是对自己的祝福。她怀着满腔的热情不断向上攀登,同时也希望能感染周围的人,一起寻找向上生长的勇气和生命力,在纷繁的世界中,一步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精彩。
05:艺术是生活之镜
杨芷璇:
音乐学院
艺术学专业硕士生
在福建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光里,杨芷璇如同春日里蓬勃生长的嫩芽,不断汲取养分,绽放成长为绚烂花朵。她凭借出色的舞蹈才华,在福建师范大学学习期间,获得了多项荣誉。而在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学校为她搭建的广阔舞台和系统化平台,杨芷璇认为“作为全国前列的学科,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健全完善,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创设了一个更为系统的平台。”赛事信息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她的艺术梦想。
展望未来,杨芷璇希望能够以内心的赤诚和热爱,继续在福建师范大学这片学术沃土里不断成长。她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掘并发挥各自的特长,勇敢地把握机会挑战自我,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艺术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人生的旅途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同样也充满了希望与惊喜。她坚信,只要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像永动机一样不断运转思维,探索世界的奇妙与美好,一定能在艺术学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深入学科殿堂
聆听五位师大er的成长回响
他们携手清风 共赴知识海洋
他们追寻曙光 点亮心中信仰
未来路上
愿每位师大er都能勇敢追梦
再攀高峰
续写福建师大新篇章!
-校青年融媒体中心青年通讯社出品-
联合出品:体育科学学院团委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团委
文学院团委 音乐学院团委
文案:校青通社 颜宁 何佳璇
王玥淇 庄灵玲 李丽红
图片:受访者提供
排版:校青通社 卢俊旭
编辑:校青通社 吴钇芊
责编:蒋钦文(师)
审核:吴小英(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