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就是一个个故事
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
所谓的学校,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师的群体。北京四中的一位老校友说过,什么叫做母校?母校就是恩师的总称。所以,我们促进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我们做校长的,非常关心教师的发展。在四中,每年都有一批老师加入到我们教师的队伍中来。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又做了十几年的教学管理,我总结教师发展会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个,模仿期。一个新老师到学校来,会去考虑如何适应工作。这个时候,他还是个生手,业务不熟悉,精神压力很大。
经过了五到十年的时间,老师进入到一个熟练期,这个时候他对于知识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运用自如。有些老师到了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是教学的行家里手,他是相对轻松的。如果按照这样的阶段再熟练几年的话,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教书匠式的老师。这并不是贬义,我认为我们学校也需要教书匠,这是老师成长的必然过程,不经历这个过程,他也不可能达到更高的层次。
再之后的阶段,如果这个老师不仅仅满足于业务娴熟的话,那么他就要不断地探索。这个时候的老师,就进入了一个创造期,他开始逐渐地思考我的教学应该形成什么样的风格。他开始突破当初教他的老师的风格,突破他初教学时指导老师的那些风格——他进入到一个破格的阶段。在这个基础上,他要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的老师可以成为高手,这样的老师每天充满热情。他讨论教育问题、教学案例的时候,会喋喋不休,眼睛里放光。我见到过很多这样的老师,早晨吃饭的时候对我说,昨天备课备到凌晨3点,但他没有一丝倦容,眼睛里充满了热情,他期待着今天上午上课能够得到一种享受,能够实现自己备课的这个成果。
在发展之后能达到什么样的一个阶段呢?我给它起了名字,叫神遇期。这个时候,老师工作出神入化,每一个小小的事件都可以被他转化成一个教育的契机,嘻笑怒骂都是教育,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个时候的老师可以说是神手,工作对于这样的老师来说,那是一种享受。我们都读过《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厨师把这项工作做得简直如同一种艺术。在神遇期的老师眼里,教学教育的工作也会很轻松。做为校长和管理者,我们有责任努力地把老师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去引导,去推进。
当然,我们都希望老师能够获得这样的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呢?推动教师发展,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内部的因素,就是他个人的生活经历,还有在工作中能不能保持一种激活的状态,能不能有一种不断发展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指教师过往的学习经历,这决定了他的专业基础。他入职以后,影响发展因素最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这将决定一个老师的专业风格。作为教师成长的外因,学校的文化是我们今天作为校长应该要重点考虑的。
学校文化的核心,我认为就是一所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在校长的眼睛里,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好学校,好老师,好学生,好课堂,在不同校长眼中标准是不一样的。北京四中构建的教育价值体系,希望把生命的教育,生活教育,职业教育,公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渗透到我们老师的教学和日常的任意一个教育行为当中。
而所谓的学校的文化建设,我个人认为,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教育的价值。所有教育追求终极的目标,都是培养人性、理性、博爱、崇高、自觉、责任、使命,这是共性,是教育的本质。那么什么是自己的语言?就是某个学校的历史、传统、特色,以及在其办学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事件,也包括理念目标等等。这些反映了教育价值的个性,这种个性充分体现了学校文化的差异性。所以我说我们追求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我们是用不同的语言来阐释我们对于教育价值的理解,这就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差异,学校文化的差异。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做校长的时候,应该在学校的历史上留下什么样的故事,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故事,就是给我们后代留下了什么样的文化。
北京四中的培养目标是,我们要培养杰出中国公民,忠诚,服务,卓越,成功,能够为社会做贡献,而不看重他的财富,地位。
从今年开始,北京四中已经把到农村支教变成了学校的正式课堂。今年6月初,高二全年级将近五百名师生到山西、河北、江西、湖北四个省份的十几所农村中小学进行支教。去年,有一批学生到河北一个农村的学校去支教。今年,他们共同集体做出一项决定,从这个学校的两百多名孩子里边选出一位来,由他们全体资助其完成他此生所希望得到的全部学费。受委托来办这件事情的女同学写道,“看到那些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的学生,我不忍受选择他们其中的一个,我把董子滕单独叫到教室时,他知道我们要资助他的时候,我特别想对他说,你知道你有多么幸运吗?从此以后我要对不起剩下的两百个和你一样的孩子啊!从此以后,消除贫困成了我一生的追求。”这个愿望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存在决定意识,今天,之所以我们的很多学生看不到这些,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上,或是在补习班上。
这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在这样一所学校里,通过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我们还有老师自己去支教。有一位很有才华的老师,他入职的第一年办了一个个人的书画展,把所有的作品明码标价,最后那次展览卖了四万多块钱。他用这四万多块钱,为三所小学扩建了图书馆。第二年,他又一个人到甘肃的小学支教,教他们写书法。后来,他每年都要抽出时间来到农村去支教。他一没房,二没车,仅仅交了女朋友。这样的价值观肯定是会影响学生的。所以我们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以人育人,共同发展,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四中入职十年二十年的老师,都可以回忆起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学生的帮助——有学生的指点,有学生的宽容,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共同发展的。
所以,在每年学校的工作计划里边,都要有这么一段话,看起来很虚,但实际上很实: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爱生”为核心的北京四中职业精神,用教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行为举止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先进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实际上是从意识上灌输的。在去年九月初开学的时候,一个老师给我转了一封邮件,这是某个家长转给他的。家长说道:我家孩子分班考试回来说了一件事情,考试结束交卷时,老师都会说一声谢谢。孩子说,读书九年,交作业、交试卷无数次了,从来没有老师对他说谢谢。孩子非常感动。我跟他说,那一定是个好老师。我对四中老师,甚至对四中的学校充满敬意。
这些细小的这些环节,实际上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这样环境里面去浸泡、熏陶,学生将来走出来就是会不一样。我们要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打造这样的老师开始入手。
当然,对于教师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内部的因素。当然,我们无法改变老师过去的经历,我们更多的是要想办法把老师的内心给激活。学校文化的影响,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给老师的发展搭建平台,用我们的一位特级教师刘葵的话说,让心灵醒着。有的时候,教师工作是容易麻木的。我见过这样的老师,退休以后生活很单调,在外头继续教课,再过几年身体不允许教课的时候就很寂寞。其实这源自于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自己心灵的培养。
其实,老师这个职业,用过去我的一位老师的话来说,叫做学问不深功夫不深。我们教中小学的,能够掌握多么深奥的知识呢?但是如何去把这些知识呈现给学生,特别是如何在呈现的过程当中,影响他的精神,影响学生的心灵,这种教与学的探索对于我们来说永无止境。老师谈吐的气质,业务的水平,还有他生活的智慧,人格魅力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内容来源于《未来教育家》和北京大兴教委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校长的教师领导力高峰论坛暨北京市大兴区第十二届校长教育思想论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