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云端”认识陶行知和乡村教育——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线上课程实践

   中国教育报    2020-06-29

  

  长时间在线学习,学生日复一日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教师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师生交互活动少、学生缺乏自制力和课程没有趣味缺乏吸引力。如何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课程有效成为云端上课的新追求?为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增加师范生对乡村生活和基层学校的认识,该校尝试“把课程开到乡野上”,颇受学生欢迎。

  线上野趣生成:

  云端与乡村的有机联结

  “隔着屏幕也能闻到春天的气息”“在桃林里了解陶行知先生思想时听到了鸟叫声”“孩子读诗的童声灵动活泼”……新的一节线上课程推出时,同学们在课堂交流群里议论纷纷,难掩对新网课的喜爱之情。这是一节教育名著赏析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导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改变“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戴着书生式的眼镜,身着粗布衣服,脚穿旧布鞋,一身朴素,尽可能地接近陶行知先生当年深入农村的形象,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氛围。课程采用“录播+直播”的方式,时间的跨越留给教师更多的准备时间,空间的跨越使乡村成为课堂的新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构思筹划,在田间劳动,一边锄草一边讲课。“教育要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必先农民化,才能化农民”,这些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以富有生命力的形式,通过云端和乡村有机联结生成特有的野趣。

  线上内容融合:

  “变”与“不变”的课程平衡

  野趣是从乡村的土壤中生成的原始的、亲近的、自然的意味,给予学生沉浸的课程体验,这是教育之“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教育之“核”不能变。野趣不是课程的中心,内容学习的有效性是线上教学最重要的价值追求。教师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以微课为单元,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从悼词中初识“陶夫子”——陶行知的世界影响;“春天不是读书天”——认识“活的教育”思想;结婚证上的诗——爱情观里的民主主义理想;从一把锄头说起——了解乡村教育观;白菜缸子里的教育方法——小先生制;爱改名字的陶行知——看思想的与时俱进等。根据学习内容,教师录课融入纪录片、书信、新闻等内容,使乡野课程形式与教学内容多元融合,尽可能地全方位展示陶行知先生为平民教育奋斗的人生轨迹和他深刻的教育思想及卓越的教育功绩。

  乡野文化之美:

  乡土资源与课程的自然整合

  随着社会的转型,年轻人进城务工,我国很多乡村呈现虚空的状态。在乡村长大的孩子从小被教育,努力读书的目标是走出农村。线上课程的录制跳出封闭的空间,以广阔的乡村为真实的课堂场景,从农家院子墙内、鸢尾花旁、老房子前,到海棠树下、桃林间、黄泥地里,力图呈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面貌。在教学视频中,远山与天空化成天然的背景,鹅声、鸟叫、鸡鸣变成自然的配音。教师根据不同的场景着装,融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农村的花草、坛子都是活教材。学生在上课的同时也在欣赏乡村之美,感受乡土文化,他们说“看到了李子柒的生活”,原本紧张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自然。与智能感知、虚拟仿真等技术相比,乡土资源对于因疫情暂时生活在农村的教师而言,就是天然的真实的“活教具”。教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受到乡土文化浸染,改变固有的乡村印象,激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树立建设农村的志向。

  实景教学拓展:

  从乡野到生活的课堂延伸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这样的线上课程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精于教学内容,又要善于开发多种教育资源,还要具有一定的视频制作技能。摄影选修课教师以农家小菜为素材,教授拍摄技巧,还原乡村悠然的生活状态;环保课教师把课开到河塘边,使学生在家也能感受到水质量对生活的直接影响;心理学教师发挥绘画特长,绘出生活情景的漫画,以新视角切入展开教学……一系列教育行动的开展,都是思维观念的革新。课程能开在乡野上,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开在厨房、博物馆;教学道具可以选择锄头,也能拓展到家用电器和星空。学生是教师面前的学生,也可以成为家长、教师的“老师”,以“教”为“学”,以“教”促“学”。

  “云端”赋予教育更多的可能,平时因为时间、经费等各种因素制约而难以做到的事情,在疫情期间反而做得更好,网络技术提供了课堂向生活延伸的可能、向实景教学延伸的可能。(中国教育报:邱华翔 张家琼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