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基础巩固试题(2)
一、选择题
1. 下列出自闻一多《发现》中的诗句是( )
A.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我爱这美丽的中华
C.这是我的中华,是的,是的!
D.这是咱们的中国
2. 《报刘一丈书》“斯则仆之褊衷,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D.拟人
3. 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 )
A.郭沫若 B.茅盾 C.闻一多 D.老舍
4. 下列《陌上桑》诗句中,在描写罗敷美貌时采用了烘托手法的是( )
A.自名为罗敷; B.耳中明月珠;
C.来归相怨怒;; D.湘绮为下裙
5. 下列作品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是( )
A.《氓》 B.《国殇》 C.《陌上桑》 D.《行路难》
6. 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7. 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主要是( )
A.豪放飘逸; B.慷慨悲凉; C.自然平淡; D.沉郁顿挫
8. 朱自清早期参加的文学团体是( )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新月社 D.左翼作家联盟
9. 《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中,“壬人”的含义是( )
A.仁义之人 B.花言巧语之人
C.致怨之人 D.贤明之人
10. 《李将军列传》中作者将李广和李蔡对比的目的是凸显李广( )
A.勇猛善射的武功; B.体恤部下的武德
C.终身未封的遭遇; D.治军简易的特点
11.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 )
A.关汉卿; B.马致远; C.张养浩; D.王实甫
12. 《氓》从表现方法上说是一首( )
A.劝诫诗; B.叙事诗; C.抒情诗; D.讽谏诗
二、阅读题
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A.排比、比喻 B.夸张、比拟 C.反诘、比喻 D.递进、比拟
(2) 文中用来类比“人与万物”之关系的语句是( )
A.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C.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D.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3) 这一语段运用类比进行论证,其基本结论是( )
A.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无法有所作为;
B.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尽管有限,却也不可低估;
C.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不可忽视,能够有所作为;
D.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反对自我夸耀
2. 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力之邪?请回答:
(1) 文中划线句“授之柄而处其下”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留给他话柄让他嘲笑自己;
B.授予他权柄让他指挥自己的部下;
C.留给他话柄让他嘲笑自己的部下;
D.授予他权柄让自己处于他之下
(2) 这一语段的主旨及其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
A.为张巡辩诬,叙议结合、叙议结合
B.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C.为张巡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D.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3.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请回答:
(1) 本语段“盘庚之迁”的典故引自于( )
A.《论语》; B.《尚书》; C.《春秋》; D.《孟子》
(2) 这一语段引用“盘庚之迁”典故用意是( )
A.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4.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柠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请回答:
(1) 文中 “何市而反、怪其疾”两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按序是( )
A.从哪个城市回来?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B.买什么回来?他得了奇怪的病
C.从哪个城市回来?他得了奇怪的病
D.买什么回来?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2) 在这段文字中,冯谖这个人物显示的性格特征有( )
A.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B.老谋深算,独断专行;胆识超人
C.深谋远虑、独断专行,胆识超人
D.老谋深算,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5. 阅读下列语段段,回答文后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中的 “‘窈窕’”之章出于( )
A.《诗经·小雅》; B.《楚辞·九歌》;
C.《汉乐府·陌上桑》; D.《诗经·陈风》
(2) 这段文字通过对“风、月、水”的描写,传达出的作者情绪是( )
A.举酒属客之乐; B.遗世独立之乐;
C.泛舟赤壁之乐
6.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请回答:
(1) 文中加下划线的“树、谨、申”三个字的释义按序是( )
A.桑树、认真办好、反复教导 B.栽种、谨严慎重、反复教导
C.栽种、认真办好、反复教导 D.桑树、认真办好、反复申述
(2) 文中阐明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是( )
A.办好教育,推行孝悌; B.按需分配,敬老爱幼;
C.发展生产,富而教民; D.发展生产,平均分配
(3) 文中“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是( )
A.比喻,类比推理 B.比拟,对比推理
C.比拟,类比推理 D.比喻,对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