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与孩子“打好关系”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也慢慢浮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幼儿家长培训也受很多家长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一、倾听孩子心声
在知识衔接上,其实大部分家长已经做得非常足够,甚至远远超过了需求。在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阶段,家长更应该多倾听孩子心声,帮助孩子解决焦虑。可以通过聊一聊、画一画的方式,让孩子把自己的疑虑和困惑表达出来,再通过具体实践去感知,同时这个过程也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们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其实更多孩子会关注进入小学后的生活方面的问题,比如“小学中午有饭吃吗?”“有我最爱的土豆丝吗?”“小学有游泳池吗?”等等,而对知识学习的关注并不大,并不存在焦虑问题。所以家长不应该营造焦虑氛围,应积极引导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二、引导孩子关注“学习之外的东西”
引导孩子关注“学习之外的东西”,讲出这一点,你可能会很意外。因为在我们大部分家长的认知里,只是担心孩子对学习不上心,没有担心孩子对学习“太上心”的。但在对幼儿园大班小朋友们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孩子们或许受到父母焦虑的传导,小小年纪已经开始担心自己会“学习不好”。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提前学,小学就是学习的地方,成绩好才会被表扬。孩子可能会因此形成单一的评价维度,“只以成绩论英雄”,这不利于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同伴和自身。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较早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进入小学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信心、责任心、自尊心等良好品质。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都是后天形成的,要时常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耐心的培养,这样的培养将会让孩子终身获益。
三、培养“运动社交达人”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关注点大人们总是想不到,他们居然很看重自己的“运动能力”。孩子们认为运动能够帮助他们社交,“如果什么都不会玩,谁爱搭理你呀!”“只有你会体育技能了,人家才爱带你玩呀!”“我还有好多运动不会,要练习。”
孩子特别期待小学的课间10分钟,“小学课间休息可以玩自己带的跳绳、球。”“课间休息最棒了,没有老师看着,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所以得会一些运动。”
运动能力可能会成为孩子社交的一个“筹码”,如果想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尽快交到好朋友,那不妨在幼儿园阶段让他们培养几项运动技能吧。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拒绝焦虑,让我们的孩子都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吧!
“幼小衔接”衔接的是什么?
从幼儿园到小学,跨越了孩子身心发展的两个阶段,两者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是什么?
这种不同会让孩子出现各种不适应,会遇到各种挑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是让孩子多学点算数、多识点字,这其实是对入学准备的窄化,反映的是知识取向的教育观和课程观。那么“幼小衔接”衔接的是什么呢?
去年,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发布了《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其中,入学准备教育是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
换句话说,做好入学准备,不仅要关注学习的具体内容,更要关注学习的计划性、坚持性、专注力、任务意识这些影响深远的学习品质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习上的准备,还要关注身体运动、情绪情感、生活习惯、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这些非智力因素。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如果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等进入小学前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没有培养好,入学适应就会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的培养。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