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商技能服务乡村振兴的结合分析
长期以来,受制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薪资待遇低、农民技能缺失、农村文化习俗差异等诸多问题,农民“触网”率低,且多以个体户形式存在,导致农村电商发展频频受阻,电商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高职院校作为电商职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主要渠道来源之一,应当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持续加大培养力度,从源头重塑农业产业市场,推动农村电商服务走深走实。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近四年的“专业 + 创业”融合式教育摸索与实践中,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商技能助农进行有机结合,在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创业择业的获得感与农民致富双赢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且有效服务社会。
二、专创结合教育服务电商助农的“54321”创新型模式构建
(一)构建框架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师生共创共建的“薪火相传”电商技能助农项目是以发挥电子商务专业优势为基础,以校企共育双创人才为载体,以“双基地”搭建为平台,推动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并依托高校背书,整合政府、企业、农合社等资源,在实践中有效解决了农村电商发展中的三个痛点问题:即农产品电商服务供给侧问题、农产品电商销售信任问题和农产品销售转型升级问题。项目将“专业、职业、产业、就业和创业”有机结合、相互作用、融合贯通,用实证方式探索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电商助农的“54321”创新型模式(图 1),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直连原产地“最初一公里”。
(二)项目实施
首先,创建凝聚“校政商农”四位一体扶贫合力优势的路径设计。政府负责政策指引和统筹规划,协调资源,解决电商扶贫中存在的硬、软件基础设施的现实问题;高校发挥自身技术、人才技能优势;企业依靠专业管理和经营优势,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盘活土地资源,带动村民参与基地标准化种养;农户则自己参与种养、出租土地和劳作获取报酬。项目运行整合五方的优势资源,极大发挥了合力优势。通过不间断的四年时间的坚持,现已基本解决了基地农产品营销中面临的“有产无量”“有品无牌”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健全特色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持续推动基地农副产品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线上+线下融合。其次,遵循“校地指导规划、学生参与电商销售、基地式生产管理、企业品牌培育、农户增收受益”的原则,创新性地实施了 “两服务”+“四举措”整体解决方案。
1.“两服务”结合帮扶基地农产品优势,针对性设计脱贫增收、持续发展两套相互衔接的实施路径。推动电商扶贫,要有市场和品牌意识。互联网解决了农产品信息与市场的对接问题,让“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产品可直达客户,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销量。但如果农产品品质不佳或没有针对市场进行精准推广,就无法形成品牌,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1)校校协作,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健全“田间到餐桌、基地到市场”溯源体系。通过校校协同合作的方式,为基地引入重庆市海联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植保溯源体系+无人机植保技术”,进一步体现出脱贫攻坚中教育资源的智力和人才优势。目前已实现对基地种植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巫山脆李和纽荷尔脐橙两类果品的管护。
(2)基地带动多村,多村带动多户。针对农户分散种养植、货源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稳定和保证、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在当地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基地积极鼓励引导种植大户和贫困户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民合作社进行资源整合,吸引更多的贫困户参与,按照标准化种植模式进行生产,再用高于市场价10-20%的价格提供给基地。在确保货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同时,也扩大了产业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的收益。
2.“四举措”是指团队致力于为基地和农户提供电商平台搭建、微媒营销、直播代运营、招募培养农村电商合伙人等体系配套服务。
(1)牢记使命担当,缓解滞销困境。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成了突出问题。团队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为基地提供电子商务运营系统化服务,通过营销活动策划、海报展示设计、小视频制作、微媒推送等多种手段(图 5、6、7),在“促进企业消费扶贫+引导个人爱心采购” 的模式推动下,短短 20 余天,帮助基地种植户成功销售果品共计 6340 箱(总重量约 65000 公斤), 发送快递近 2000 件,总收入达 38 万元,有效缓解了巫山县大昌镇马渡村农合社果品 W 默科特橘的滞销困境。团队牢记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和过硬的技能本领受到马渡村村支两委和村民的高度认同(图 8)。
(2)电商人才是发展农村电商的有力支撑。其关键在于培养和打造专业化、信息化、本土化的人才队伍体系,因此项目团队一方面开展了农村电商合伙人计划,有计划地对当地农户进行电商培训,以帮助他们提升互联网技能;另一方面,为新型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储备,通过开展深度校地合作模式,鼓励团队学生成员选择基地就业创业,在贫困地区锻炼成长,目前已与巫山县平河乡龙潭村实现了共建新媒体技术人才社会服务基地并为该村搭建了首个村播直播间,并为村民们开展了多次“一对一”的短视频拍摄学习指导服务(图 9)。更值一提的是项目主要学生成员董小梅同志 2019 年毕业返乡创业,扎根乡村的一年多时间里用自己“能干+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赢得了巫山县平河乡龙潭村700余户村民的认同,2021年22岁的她也成为巫山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性村支书、村主任。
(三)实践成效
秉承“扶贫增收+创业孵化+技能服务”的理念,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销售巫山农副产品1800万元,惠及贫困户超过700户2800人,户均收入增加5000元。其中,3 户年收入超过 10 万元,23 户年收入超过 5 万元,60 户年收入超过 1 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正是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助推电商助农发展的实践结晶,体现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机融合。
1.师生团队职业素养受地方各级政府肯定。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城里娃山里娃能吃苦坚持的都是“新青年”,从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到大山深处的基地,清晨出发回来已是半夜,这是三年来团队师生的生活常态。团队师生的不懈坚持和努力,在带动基地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的一致认可(图 12、13、14)。
2.依托项目成效,屡获竞赛大奖。2018 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新青年”团队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举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以及“精准扶贫” 单项奖、2019 年再获第六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模拟综合大赛优秀计划书金奖、2020 年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银奖(图 15)。
3.践行劳动教育,创新双创训练形式。团队以“薪火相传”双创训练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资源,让学生实地深入乡村特别是贫困村,在动手中实践流汗,接受锻炼,夯实专业能力,受到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官方媒体“中国教育发布”、人民网、华龙网、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图 16)。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五四寄语精神。
4.不断总结实践成效,凝练理论成果,为我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受重庆市政府多个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表彰(图 17)。
五、结语
“薪火相传”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电商助农项目用实践证明,职业院校凭借学科专业、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优势,可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提升。职业院校在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认真履行职业教育扶贫职能和持续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同时,积极构建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不断满足贫困地区技术技能需求,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