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年,也是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开局之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响应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的要求,贯彻落实北京市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充分利用网络空间,通过直播、微视频等方式组织教职员工开展为期一周的线上科普和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国家科技规划政策落地,广泛宣传科技创新成果,为公众提供一场了解、观摩、感知科学世界的视听盛宴!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实验室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于2022年5月27日圆满闭幕。本次活动为期5天,围绕“走进科技,你我同行”的主题,以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云游北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和在线直播科普讲座活动喜迎党的二十大,重点展示了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
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词,他代表学校向观看线上直播活动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外、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概况以及此次科技周活动的举办背景。赵刚副校长希望以此次科技活动周为契机,进一步普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激发青年人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热情,云游知识海洋,与科技同行,获得知识、技能的双重提升,师生充分利用这一周时间“走进科学、记E北外”!
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网络教育学院荣誉院长顾曰国教授在开幕式发言中为大家送上“学科技,既学科,又学技,最重要的是学其底层的思想”的真挚寄语。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多语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佐文教授在开幕式发言中详细介绍了数据素养概念以及数据素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并表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提升劳动者数据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向。北外网络教育学院院长、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理事会副理事长、语言智能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唐锦兰教授在开幕式发言中提到,为期五天的云端科技周活动,本着普及人工智能研究前沿知识的初心,研究团队精心准备了语言智能教学、多语自然语言处理、多语言脑科学、多语种语料库以及外语健脑强智研究等领域的科普讲座,希望此次活动能够激发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收获满满!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办校办副主任兼法律事务室主任、法律顾问、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张海征教授做“我国科技领域立法的发展——解读《科学技术进步法》和《科学技术普及法》”专题讲座。讲座详细介绍了科技与法律的关系,深度剖析了《科学技术进步法》2021年修订版的重要意义,解读了新版《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制度创新以及实施后可能会面临的挑战。最后围绕《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台的由来、制定的目的、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违反《科学技术普及法》要承担的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讲解。
科技周活动期间北外讲解员带领大家云游北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北外如何通过科学的体系、合理的设计以及丰富的藏品,将历史与现实、知识与技能、本体与运用融为一体,全面立体的展现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实现语言教育、语言研究和语言欣赏的目的。
本次活动开展了“学科知识图谱与智能外语教学”、“多语智慧学习平台”、“语言、科技与艺术”、“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追踪技术”、“脑损伤与言语障碍”、“低资源语言机器翻译研究”等为期3天的科普讲座,实验室的专家学者及老师们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为在线上观看直播的网友们展示实验室各研究中心的阶段性科研成果。
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多语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佐文教授在“学科知识图谱与智能外语教学”的主题讲座中围绕“人工智能的基本情况”、“知识图谱的基本情况”和“学科知识图谱与智能外语教学的融合”三个方面,对云计算、5G等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落地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最后李佐文教授表示,智能教学需要在外语界专家学者、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学科共同努力之下携手攻关,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
北外网络教育学院院长、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理事会副理事长、语言智能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唐锦兰教授做了“多语智慧学习平台”的主题讲座。首先,通俗易懂的介绍了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其次,简要介绍了桑戈语和斐济语两种语言课程的基本信息,重点阐述了课程的设计指导思想,从功能意念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沉浸式、多模态、情境化学习方式以及嵌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辅助学习的平台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课程特色,并对学习平台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进行了展示互动。
北外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多语种语料库研究中心主任许家金教授团队在关于“语言、科技与艺术”的主题讲座中围绕“词典与一词多义”、“语言、翻译与节律”、“见字如面”、“穿越时空的善言”、“基于语料库的绘画流派分析”五方面展开解读,让大家对语言、科技与艺术的交叉融合关系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北外外国语言研究所专职研究员、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多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范琳教授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追踪技术”的主题讲座中从“眼动追踪技术发展”、“常见眼动设备类型”、“图片阅读与文字阅读区别”、“阅读过程中眼动模式及指标”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向大家推荐了业界值得学习参考的文献资料和研究书目。
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外语健脑强智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红艳教授在“脑损伤与言语障碍”的主题讲座中介绍了人脑的语言分区及其主要功能、二重听觉测试及不同类别失语症言语障碍的特点。刘红艳教授是我国首位从语言学角度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能力和障碍开展研究的学者,她着重分享了患者特定脑区域功能的变异和症状,介绍了基于自建的多模态语料库开展的语言能力常模的构建、评测和干预等语言服务研究。
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翟育铭博士在“低资源语言机器翻译研究”为主题的成果展示中,围绕“机器翻译概述”、“优化低资源语言机器翻译的代表性工作”、“mBARTMAS”、“mRASP.M2M-100”和“北外AI实验室在低资源语言机器翻译方面的研究重点”五个方面展开详细阐释,并汇报了该课题后续的研究重点。
每场讲座中,专家老师们讲解细致有趣又贴近现实生活,信手拈来的例子使一些艰涩的概念变得深入浅出,易于接受。网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在评论区积极互动,表示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更加了解的同时,也拓展了学术视野,启迪了创新思维,对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此次活动在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微博、北外网院视频号、北外网院微博、译直播等平台同步直播,得到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微博阅读量近20万,直播观看1.3万人次,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网友们纷纷表示真切感受到了国家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受益匪浅并意犹未尽!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实验室”,获取学术会议资讯和讲座回放视频,我们将持续分享更多实验室研究动态和精彩学术活动!
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19年12月,实验室建设聚焦国家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结合我校“双一流”建设规划布局,面向学科、面向世界汇聚人才。实验室本着“开放、协同、智能、一流”的建设原则,立足学校优势,凝聚交叉学科智库,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制定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着力开展语言学习机理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语言教学研究、多语言语料库、多语自然语言处理和外语健脑强智研究。通过跨领域跨地域跨语种的研究共同体,引领语言类基础学科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带动尖端技术赋能语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为构建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充分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向着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目标昂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