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终身学习高质量发展,总结宣传各级地方政府及各类终身学习机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开放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机构、老年教育机构、各类企业内教育机构在开展终身教育中取得的突出成果和实践探索,由金宝搏188入口 发起的“2023年度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推进终身学习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得到各相关单位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综合专家组评审意见,最终28篇稿件入围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即日起,金宝搏188入口 对入选案例进行展播,以飨读者,并助力案例成果的推广应用。
“工作室+”模式搭建社区学习新平台
单位: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作者:柯国柱 徐显明 冉艾
概况
塘溪镇成人学校整合镇域教育资源,挖掘各个领域的精英和专业人才,建立多个能人工作室,搭建社区终身学习新平台,并通过“工作室+”模式,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有力推动了学习型社区建设。
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掘塘溪富有的地域文化资源和众多的乡土人才,然后提出了前瞻性开发利用规划,相继在成校内建立了竹编、中医、书画、堇山红脉文化文艺创作、编剧、堇山卫士、木雕、音乐等13个工作室。工作室的建立,为塘溪成校建设学习型社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工作室+非遗文化,打造技艺传承学习平台
成校创设竹编技艺传承工作室,并在校内设置竹编专用教室,开展班级化培训活动。很多竹编工艺爱好者、塘溪镇及周边中小学、宁波市区学校经常过来开展非遗文化研学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学习成长舞台。竹编工作室在领衔人叶良康大师的带领下,致力于竹编课程开发,竹编高端工艺品研发、非遗活动宣传和展演,并在东山村、华山村、大碧浦村建竹编传承基地,让更多社区居民有了就近学习的机会。近年来,工作室研发的“雄鹰展翅”“喜上(梅)眉梢”等动物类系列、“福”字系列、红妆类系列、花鸟提篮类系列等,深受国内外收藏爱好者青睐,成了市场上的俏手货,年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成校帮助工作室走出去,姜山镇中学、东裕小学、鄞州职高、浙江万里学院等多所学校邀请,工作室走进校园开设竹编劳技课程、研学课程。学生多项作品在宁波、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校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工作室传承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竹编展演活动、文化艺术节参赛活动、进社区全民体验活动、各种主题传承活动,收获了大量粉丝,壮大了学习队伍,提升了非遗竹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大批竹编工艺爱好者快速成长起来。除了叶良康竹编工作室,还建有叶贤龙中医工作室、钱国民木雕工作室。我校非常重视非遗传承,积极参加浙江省开放大学“匠心筑梦,助力共富”活动,“宁波古砖瓦技艺”、“陶瓷工艺”、“宁波汤圆”、“中草药采制技艺”、“根雕工艺”、“竹编技艺”六项“非遗”,经过我校推荐上报,已经进入省非遗项目资料库,其中“竹编技艺”项目已经立项,进入精品打造阶段。“工作室+非遗传承”模式,每年推动社区学习人数超8000人。
(左图)竹编作品:雄鹰展翅 (右图)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左图)进社区开展竹编技艺传承活动 (右图)在浙江万里学院传承竹编技艺
(左图)国际友人前来拜师学艺 (右图)在社区假日学校开展竹编传承活动
二、工作室+传统文化,打造地域文化传承平台
千年古镇,人文塘溪,魅力小镇。这里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先后涌现出4位国际级大师,70多位教授级人物。这里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异常丰富、精彩纷呈。书法、绘画等尤为亮眼。成校建立朱文初书画工作室,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为广大社区书画文化爱好者提供学习平台。成校设有书画训练教室,开展经常性培训活动。为了推动社区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深入开展,我校积极申报省级书法村项目,沙村因此成为宁波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子,在推动全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村子里,工作室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学习书画的居民越来越多,已经在塘溪成为新时尚,艺术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得以快速提升,不少学员的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不俗,屡屡获奖。现在的沙村已经建成闻名遐迩的书画文化和红色文化网红名村。王华音乐工作室同样为音乐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舞台。施明珠和丁长寿老师研发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二胡》在全国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贺玉民的编剧工作室为戏曲文化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塘溪大量的越剧迷、甬剧迷在工作室的引领下,打造了许多经典节目,为广大社区民众带来了欢乐,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种传统节日、庙会、“我们的村晚”,便是他们大放异彩的时刻。我校通过工作室推动优秀地域文化传承发展,获得丰硕成果。《守望一方乡愁——塘溪优秀地域文化传承的实践研究》,荣获宁波市重点规划课题一等奖第一名。“工作室+传统文化”模式,每年推动社区居民学习人数超过5000人。
三、工作室+红色文化,打造初心使命教育平台
塘溪镇沙村不仅是书画文化名村,更是整个宁波地区少见的红色文化富集地。成校依托红色文化优势,建立堇山红脉文化文艺创作工作室,对当地红色史料、红色故事、红色遗址遗迹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和编撰,推出系列经典红色文化教育读本,掀起红色文化研学热潮。工作室也为我校的市社区教育重点培育项目《“堇山红”宣讲团进农村文化礼堂》提供红色文化宣讲题材。《中国姆妈》《烈火红沙》《沙氏伍杰背后的情感力量》《共和国奠基者的守望人》等优秀作品相继问世。工作室和成校合力打造的党史红色文化情景剧《中国姆妈》在鄞州区党史宣讲主题活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宁波市组织部主办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先后在社区和学校,周边乡镇以及宁波市内多地演出,学习和受教育的人数超过4000人。创作的红色文化经典作品《堇山风华》,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为主线、以鄞州堇山地区为背景,讲述了堇山优秀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忘初心跟党奋进的感人故事。作品中既有践行初心、殉身使命的沙文求、朱镜我、舒阿方等革命英烈,也有坚守初心、英勇斗争的沙文汉、陈修良、史永等革命家,还有童第周、沙孟海、周尧等终身追随党的事业,与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科学家、艺术家。他们的故事是初心的华彩、信仰的光焰、精神的航标,给新时代人们以榜样的力量、智慧的启迪、奋进的动力。被宁波市文联、宣传部、组织部指定为党史教育读本,在宁波市各地广泛开展赠阅活动。仅在塘溪、咸祥、瞻岐3镇各机关单位、学校团体、各村及企业发放超20000余册,学习教育人数超50000人。塘溪成校还充分利用沙氏故居、宁波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沙耆故居、童第周故居、周尧故居开展红色文化研旅活动,变资源优势为振兴共富的经济优势。“工作室+红色文化”模式,推动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的客流量每年超过80000人,实现经济收入达300万元。
四、工作室+艺术乡建,打造山村艺创学习平台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美丽乡村、宜居环境建设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塘溪打造五村一线美丽风景线,打造魅力花海基地等项目,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生动体现。塘溪成校主动对接镇域发展规划,与浙江万里学院、东钱湖旅游学校、市农科所等组成乡村微改造团队,建立柳海宁乡村微改造工作室。其主要职能是根据村域发展规划,开展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工作方案,供镇村相关部门学习参考,在方案通过后再组织实施,按计划分步骤推进,助力美丽山村建设。工作室先后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多个微改造经典方案,如:东山粉黛草花海基地、前溪头村中草药科普基地、观山花园、子非湾项目、童夏家哲学小村、施村观光田园等8处微改造方案。成校将工作室成果向周边和市区辐射,先后参与了咸祥镇里蔡村、奉化区庙后周村非遗基地、宁波市格兰晴天校园、宁波市镇安小学等4地微改造建设。如东山村粉黛草花海基地微改造之后,巧妙设计了“浪漫东山、花好月圆”取景框,花海漫步道等景观节点,在花钱不多的前提下,提升了颜值,丰富了游客的视觉体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仅国庆期间,游客超过100000人,带火了乡村游,村民年收入超过500万元,成功吸引鄞工、鄞城、宁波新华书店集团投资达4亿元,建设美丽乡村。相关成果受到《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 《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 《浙江教育报》等十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点赞。柳海宁乡村微改造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艺术乡建”模式,在推动一个个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广大基层干部和村民参与进来,学习到许多微改造知识,对景观设计、道路边角料利用、美丽庭院建设等知识,积累丰富起来,每年学习受益人数超过3000人。
五、工作室+乡村振兴,打造网红名村创建平台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村或者几个村振兴,而是全域振兴、全面振兴。塘溪成校致力于镇域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事业,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建立乡村振兴工作室,根据塘溪发展规划、资源禀赋、文化特色,提出了网红名村创建构想。为此,工作室深入各村调研、交流、分析、论证,经过可行性、实用性、实效性、差异性上反复研讨,先后制定出网红山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东山粉黛草花海网红村、前溪头村中草药科普基地网红村、施村观光农业网红村、沙村红色文化网红村、童村名人文化网红村、上周生态文化网红村、童夏家哲学文化网红村……我校打造网红名村,引领村民走文、农、旅融合发展的经济模式,既可以延长产业链、文创链、服务链,还有效形成叠加效益,增加了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可选择性和满意度。如:沙村不仅红色文化知名度在宁波周边地区首屈一指,名人文化、书画文化也极具优势,加之紧邻堇山湖,湖光山色优美,生态良好,所以以红色文化为主打的网红名村建设成效显著,每年客流量近100000人。又如:童夏家村令人耳目一新的哲学文化,彰显深厚文化底蕴,加之被誉为宁波的“香格里拉”,自然风光引人入胜。这里可以领略到原始村落的宁静、恬淡、悠闲、舒适,是都市人羡慕的诗和远方,也是乡愁的守望之地。成校通过打造哲学文化网红村,让人们远离喧嚣和浮躁,寻觅心灵的诗意栖息地。所以多样化的文化叠加交融,与完美建设方案相得益彰,使网红名村建设取得了满意效果。成校开展相关课程研发,培训乡村导游、乡村代言人、红色文化宣讲员、名人文化宣讲员;开展抖音微视频拍摄、抖音销售带货、农产品小程序营销实操等电商类培训38次,手把手培训村民168人次,成就了施*娜等电商销售能手,叶*康等抖音直播“网红”。开展文旅类培训30余次,参训农民127人次,形成了一支“美丽乡村”文旅志愿者团队。我校《打造乡村网红,激活共富快富新动能》荣获浙江省终身教育学习品牌;《打造网红乡村,加快塘溪全域振兴步伐》荣获宁波市第四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一等奖第一名。成校通过“工作室+乡村振兴”模式,在推动干部群众参与网红名村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受益的人数超过4000人。
六、工作室+基层治理,打造正能量传递平台
基层治理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成校同样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完善治理体系,形成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条件。为此,学校建立堇山卫士工作室,助力平安塘溪建设。这是宁波市首创的平安类志愿者公益组织。塘溪镇地处鄞州东南,全镇区域面积94.6平方公里,山林71700亩,下辖17个行政村,加上外来人口,共有常住人口达41031人,其中一老一少就达12330人,占比约百分之三十。因山林地形居多,走失情况常有发生。2021年全年走失一共48起,其中老人走失24起。2021年1月,“堇山卫士”工作室在成校正式成立。该组织由东山分队、赤堇分队、民兵分队组成,广泛参与塘溪镇的平安宣传、活动安保、抗台救灾、应急救援、纠纷调解,反诈宣传等。在每年清明节祭扫活动期间、在国庆节前后的粉黛草花海基地,在每年台风季到来之后,在孩子出走、老年丢失之际,在反诈骗活动的日子里,都能看到他们奋战一线,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行动传递爱和关怀,用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给全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因此,荣获宁波市先进社会组织。他们的事迹被《浙江电视台》《宁波晚报》《鄞州日报》 《人民论坛网》持续报道点赞。工作室通过组织协调,积极参与各项专项活动,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省委、市委、区委各级老干部局领导对工作室参与基层治理,助力镇域平安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校通过工作室+模式、堇山红宣讲团市级重点培育项目以及培育组建的各类志愿者组织等多种途径,参与社会治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年受到教育学习的人数超过5000人。
总之,塘溪成校整合各种人才资源,创建“工作室+模式”,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开展学习培训、传承弘扬、宣传宣讲、帮扶传递活动,搭建了全民社区学习新平台,推动并深化了学习型社区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和肯定。塘溪镇前溪头村在工作室的助力下,学习氛围浓厚,成效特别显著,获评浙江省优秀学习型社区(宁波只有两个,鄞州区唯一)。实践证明“工作室+”模式在学习技艺、凝聚精神、弘扬文化、美化乡村、助推产业、参与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有覆盖面广、学习便捷、实践性强、效果凸显的特点,多方式、多角度拓展了社区民众学习进步新途径,为塘溪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山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专家点评
塘溪成校整合镇域教育资源,创建“工作室+模式”,挖掘各个领域的精英和专业人才,建立多个能人工作室,搭建了全民社区终身学习新平台。工作室的建立,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当地居民作品走进市场销路好,中小学生作品在全国大赛获奖,该地也因终身教育成绩突出而受到主流媒体宣传。同时,“工作室+”模式也为塘溪成校建设学习型社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