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 高等继续教育 > 最新资讯 > 社区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互融之道 >正文

社区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互融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区教育以实施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为目标,在促进全民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改善国民生活水准、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社区教育的文化功能属性日益突出,社区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交融互促,推进了社区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区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多种特性。

  教育主客体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社区教育的主体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者都具有多元特性,相关教育活动由学校、家庭、社会不同层面的单位广泛参与开展,同时,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历史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和行为方式等内容,这与社区教育的内容一脉相传。

  教育环境载体突出地域差异和形式灵活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地域的人文风情、习惯礼俗和生活环境,同时,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域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民俗需要依托不同的教育载体进行传承。社区教育带有自身社区人文、地理和社会特性,当然,社区教育要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在教育载体上要灵活多样、因地制宜。

  教育机制具有复杂系统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逐步积淀而成的,不同时代都有各自与历史阶段相契合的文化产物,需要发展性、创造性继承和弘扬。社区教育也会随着生产生活变化而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不断变化着的教育要素决定了教育机制的复杂性、系统性。

社区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社区教育作为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承担着更多的历史使命。

  社区教育的生活性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弘扬上主要依靠教师和课程,主要开展以课程知识为本位的教育。但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和生产、生活脱节严重,教师和学生都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造成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同质化问题,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社区教育的本质可以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经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生活性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属性,只有社区教育才能把生活和学习有机连接在一起。社区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会自觉根据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于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创新改造和诠释,使传统文化不再是一个远离现实的孤立体,而是能够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激发人们参与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社区教育的社区性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般通过传统的学校教育传承,教育路径比较狭窄,教育也缺乏层次,家庭和社会的多元参与主体并没有和学校形成联动机制,没有形成合力,造成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面向在校生开展,居民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受到局限。

  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众化水平?首先,社区教育立足于社区,开展教育为了社区,可以和社区的管理、服务、文化活动融为一体,形成大教育格局。其次,社区教育突破了校园的传统路径,打破原有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协同,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的局面。同时,社区教育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社区居民从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到老年人都可以参与,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的教育传承,强化了群众基础,推进了大众化水平。

  社区教育的人文性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代际传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统课堂,学校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改造和创新性还存在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欠缺应有的精神属性,不利于传承弘扬具有思想性特征的传统文化。

  社区承载着共同的精神和情感,是蕴含着人文性、精神性的场域,催生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种情感是社区居民在长期共同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价值观塑造完成的催化剂。社区教育以形成社区精神共同体为目的,不断培育能够形成社区共同意识和公共精神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社区教育这样的教育形态和方式进行传承,其特有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属性才能够扎下根来,完成对参与者的人格塑造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强调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和文化资源,为当今社区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参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本作用”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学习参与度。社区教育从其内涵上讲是面向社区所有居民的学习服务,但是目前的参与者和受众主要是老年人和青少年,内容类型以休闲娱乐为主,尽管居民具有参与社区教育的意愿,但是囿于资源和条件限制,学习参与度不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人的文化,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创造,是人的创造物的总和,包括人的思想、知识、技艺和实物。这种因人而生、因人而变,反映人的基本生活,体现着人文风情,立足于人的优秀文化,作为教育内容融入社区,自然会因为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思想的深邃受到社区居民的喜爱和欢迎,从而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提升居民的学习参与度和满意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域作用”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差异化、体系化发展。社区金宝搏188手机下载 制定目前以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门为主,还没有实现民政、财政、人社、卫生、文旅等部门分工协作与资源整合,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下所创造的成果总和。来自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不仅能够彰显不同地域的文化气息和风俗习惯,而且能够引领不同地域的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社区的传承体现着不同的地域特色,这就突破了现行体制下造成的社区教育行政化、形式化活动,激发了社区教育的生活情境性和丰富性,并成为社区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社区部门参与,为资源整合搭建了平台、铺就了路径,促进了社区教育体系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作用”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社区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分量明显不足,研究显示,在一些大城市,有很多社区居民都不愿意接受或者没有时间接受社区教育服务,造成社区教育流于形式,对促进社区发展存在不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不同时代优秀文化的萃取。每个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产物,对相同的文化产物,不同时代的人们会作出时代赋予的特色诠释。国家政策层面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极大重视,积极促动了政策层面对社区教育的关注。同时,传统文化赋能社区教育,给社区教育带来丰富的教育内容和高素养的师资队伍,为社区教育的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之,社区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社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社区教育传承文化的过程是多方协同、多方主体参与的实践过程。由于社区教育主体的多元性、客体的多变性、载体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多维性,造成文化传承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因此,要探索建构系统性的整体机制和长效机制,以解决社区教育发展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每个学习者美好生活的愿望,发挥社区教育在促进社区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进国家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作者系北京开放大学社会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副主任、副研究员,本文系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职成司2021年全国社区教育示范类实践创新项目“京韵京学”成果)

  作者:李继梅

  《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26日第6版 版名:理论周刊·教育科学

1、凡标注 金宝搏188入口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金宝搏188入口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 https://cdce.eol.cn/news/361731.html
3、如果你希望被金宝搏188入口 报道,请发邮件到 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阳光继教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