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CPA,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除了含金量高,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难考。
难到什么程度,用数据来计算就是:
CPA六科的备考时间:280+300+300+260+240+220=1600h
1600h÷3≈533天
也就是说,保证不间断的每天复习3小时的话,通过CPA专业阶段的六科需要533天,也就是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所以很多人觉得,CPA说到底就是一次“60分万岁”的标准化考试,如果考前突击两个月能60分拿下的话,绝对不需要花费五个月时间去考个80分。毕竟,80分也不是那么好考的。
但是,在实际求职中,如果两个人同样考出了CPA证书或者其中的几科,60分和80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用我一个HR朋友的话来说,“这就像高考一个考上了985,一个考上了普通双非院校,或者说同一个班级毕业的,一个绩点4.0,一个绩点2.0,你觉得我们会优先用哪个”。
所以,如果你觉得CPA对你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在复习中就要努力做到三点:一是为了积累专业知识而学;二是为了提升实务能力而学;三是努力考出一个漂亮的成绩。
成绩不同,企业的认可度不同
对大多数想把CPA作为自己的职业敲门砖或者是职业上升阶梯的人来说,最终的CPA通过的科目和成绩,都会对企业的认可度产生影响。通过科目越多,企业的认可度越高,通过的成绩越高,企业的认可度也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高顿CPA六科状元会非常受大家热捧的原因。
专业能力差别
成绩的高低,首先就决定了求职者之间的专业能力差距有多大。
我们以CPA会计科目举例,CPA的重点知识是可以直接运用到工作中的,比方说学完会计科目后,很多考生就能知道如何计算收入费用利润,如何根据一个财务报告分析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等等。
而你的CPA分数越高,就说明你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别人了解金融资产、长投、负债和所得税等各项知识,你连金融资产都没掌握扎实,工作中自然没有优势。
学习态度差别
从学习态度上来讲,成绩高低也决定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而很多时候,学习态度就是工作态度的反映。
“60分万岁”,其实某种程度上是有一种侥幸心理存在的,能努力到60分即可,那么在工作中大多数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肯定也是能解决即可,不会去想把工作做到最好,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种损失。
实践能力差别
除了理论,成绩的高低还会体现在实践能力的差别上。
之前我们在看“学历鄙视链”的时候,HR谈到为什么只招985的本科生,原因是他们的口语能力更好,他们已经开始自主创业,他们有能力自己编程等等,这些无一不是专业带给他们的优势。
专业知识越多,转化为实践能力就会越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知识原理。
工作不是一场“60分万岁”的标准化考试
60分和80分之间最大的区别能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因为工作不是一场“60分万岁”的标准化考试。
工作更讲究人的主观能动性,你需要用120分的努力,去做到100分的成绩,才能让别人看到80分的优秀,然后去匹配同等的职位和薪资。
这就是为什么在同样学历背景和工作背景的前提下,有些人在半年时间内实现了升职,而你工作5年依然是个月薪不过5000的小会计。
所以,无论是考证也好,工作也好,摒弃这种“60分万岁”的想法,从根本上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纵使过程实苦,但请你足够坚信,这都是未来自己职场上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
▎本文来源高顿,作者小七,高顿财经签约作者,CPA持证人,中央财经大学毕业,曾就职“四大”,长期专注于财会职场,做的了审计,写的了鸡汤。
文章来源:高顿财经